□王志高
据《潇湘晨报》报道,近日,成都车主杨先生50升油箱竟被加油枪“灌进”67.96升汽油。加油站先是强硬坚持按枪收费,后在舆论压力下私下退钱了事,却无任何公开解释和道歉。目前,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已封存涉事油枪并介入调查。
加油枪“计量作弊”早已不是新鲜事。从“50升油箱加出60升”的民间调侃,到官方通报的多起计量违规案例,某些加油站俨然成了“油耗子”的重灾区。这次67.96升的荒唐数字,不过是将一条隐秘的灰色产业链再次拽到阳光下——那根油枪偷走的何止是油?更是消费者对公平交易的信任,对市场规则的敬畏。
这绝非简单的“计量误差”所能搪塞。物理规律不会说谎:50升容器装不下67升液体。涉事加油站的回应若未能合理说明差异,难免让消费者质疑。部分商家面对质疑时的态度,更易引发不满:消费者进店消费,本应获得清晰透明的服务,若对计量结果的疑问得不到合理回应,难免让人觉得缺乏对消费者的基本尊重。
更深层看,“油枪猫腻”只是商业诚信生态溃堤的一个蚁穴。从缺斤短两的菜场到大数据杀熟的平台,从偷工减料的装修到虚假宣传的电商,失信行为正渗透进消费各个角落。若总靠消费者维权、媒体曝光、官方“灭火”的循环解决问题,无异于扬汤止沸。每一起“油枪事件”都是对社会信任基座的一次腐蚀。
治理“油枪黑洞”需跳出“封枪-退款-道歉”的敷衍循环。监管部门当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对加油站开展不定期突击校验,建立加油枪“电子身份证”系统,让每一次提枪、计量、收费数据实时上传云端,接受公众监督。更要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让违规者付出“疼到骨头里”的代价。法律的重拳不该总打在棉花上。
说到底,市场经济不是“算计经济”,商业文明更非“骗术文明”。油枪量得出汽油的体积,却量不出企业良心的重量。当每一个商家都能敬畏规则、尊重常识,我们才能告别与“油耗子”斗智斗勇的时代——毕竟,消费者不该是商业博弈中陷入被动的一方,而应是公平市场最珍贵的坐标。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高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