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速免费救援,要打通执行堵点

来源:红网 作者:绵一评 编辑:吴海刚 2025-09-04 17:39:26
时刻新闻
—分享—

□绵一评

近日,安徽省宣布自9月20日起免收高速公路故障车辆拖车、吊车救援费用,此举引发舆论热议。继江苏、浙江之后,又一“善政”落地,彰显政府为民解忧的担当。消息传出,网民纷纷点赞,可见这项政策直击民生痛点,回应了公众长期以来的期待。

高速公路救援从来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封闭环境下,车辆一旦发生故障,车主往往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以往“天价拖车费”事件时有发生,本该雪中送炭的救援竟异化为“趁火打劫”,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免费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斩断了这条灰色利益链,用政府担当回应了社会关切。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一本重塑公信力的“民生账”。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善政”的关键在于落实,政策的暖意能否精准送达,往往取决于执行的精度。细览安徽版细则,免费范围限定于“故障车辆和事故车辆”,而将“单纯没油、没电”等情况排除在外。这一界定本意是防止资源滥用,但现实往往比文件分类复杂得多,一辆因电量耗尽而瘫痪在行车道上的车辆,究竟属于“单纯没电”还是已经构成交通安全隐患?现场救援人员又如何做出毫厘不差的判定?

这看似细微的“除外条款”,实则折射出公共政策制定的普遍命题:善政的落地,如何从宏观的“原则正确”走向微观的“感知公平”?政策的善意,不能只在车辆发生硬性故障时才显现,而应当覆盖所有可能危及道路安全、导致车主陷入困境的真实场景。否则,本意为民减负的暖心政策,可能在执行末端引发新的争议。

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公共政策最忌“刀切”,但也最怕“切不准”。高速公路救援免费体现的是民生政策的魄力与决心,而如何界定免费范围,考验的则是治理的智慧与精度。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当明确指向保障高速公路这一公共产品的安全与畅通。任何抛锚车辆,无论原因如何,都是这条动脉上的“梗阻点”,第一时间高效清障、恢复通行才是首要任务。若因费用问题让车主迟疑,或让救援环节平添磋商流程,便是本末倒置。

一项政策要想赢得民心,就不能止于“已免费”,更要追求“办得妥”。这要求政策制定者不仅要俯身洞察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更要用包容性的规则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政策的温度,恰恰体现在对“例外”情况的周全考量上。唯有让每个出行者都确信,无论遭遇何种突发状况,等待他们的都将是无差别、无顾虑的帮助,这份安全感才是免费政策最宝贵的价值。

从长三角地区的实践来看,高速公路救援免费已成趋势。这是发展的进步,更是民生的福音。期待这项政策在落地实践中不断打磨完善,让规则的严谨与执行的温度完美结合,最终真正实现“善政”与“善为”的有机统一,让现代化治理的成果惠及每一位“行路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绵一评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96/152561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