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叫外卖,真需要多个“中间商”?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吴海刚 2025-08-28 19:14:26
时刻新闻
—分享—

□ 郭元鹏

“外卖只能在校方指定合作平台购买”?8月26日,西南大学发布情况说明:近日,网传“学校外卖只能在校方指定合作平台购买”。对此,学校高度重视,立即开展核查。经查,为解决学校师生反映强烈的校园外卖乱放、错拿、丢失以及配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7月15日,学校后勤集团通过遴选的方式,按程序从参与遴选的6家企业中选定山东烟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校生活”平台)负责社会外卖平台和学校食堂外卖在校园的配送服务。该公司已与相关外卖配送团队达成合作协议,在确保原有点餐方式、优惠权益、支付金额等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配送服务中进一步规范服务标准、统一配送标识、畅通投诉渠道。目前,学校外卖配送秩序正常。感谢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注与支持。

西南大学引入“校生活”平台作为校园外卖“总配送方”,称旨在解决外卖乱放、丢失等管理难题,且承诺不影响原有点餐方式、不额外收费。然而,从学生担忧入驻商家少、质疑平台资质,到外界对招标透明度与潜在垄断的追问,这场以“规范管理”为名的调整,更像给学生日常点餐加了一道“中间环节”,本可直接触达的外卖服务,为何非要多一个“二传手”?

“规范管理”是初衷,但不能以“添堵”为代价。不可否认,校园外卖乱象确实需要治理。外卖随意堆放在校门口、取餐时错拿丢失、配送员进出校园带来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客观存在,学校想通过统一配送提升管理效率,出发点无可厚非。但“管理便利”不能凌驾于“学生便利”之上,此次调整暴露出明显的矛盾点。

一方面,学生的核心需求被忽视。外卖的本质是“便捷”,学生习惯通过成熟的外卖平台自由选择商家,享受平台补贴与优惠。而“校生活”平台入驻商家少,且多为无实体店的商家,直接压缩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即便如平台所说“暂时不收取配送费”,但“校外外卖先到集中点,再二次配送”的流程,必然增加配送时间,与学生追求的“快”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规范”的代价转嫁给了学生。学校以“解决投诉”为由引入第三方,却未提前与学生充分沟通,也未针对商家入驻少、配送效率低等问题给出预案,反而让学生被迫适应新流程,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难免让学生感到被“折腾”。

此外, “二传手”的合理性存疑:是真规范,还是变相“设卡”?“校生活”平台的角色定位,始终绕不开关键问题:是否必要?是否合规?从“必要性”来看,解决外卖乱象未必需要新增“二传手”。不少高校的成熟经验早已证明,通过划定专属取餐区、与主流外卖平台共建管理机制、规范配送员入校流程等方式,就能实现有序管理,比如让配送员佩戴统一标识、在固定时间段入校,或利用智能取餐柜减少错拿丢失。这些方式无需新增第三方,既能保留学生的点餐习惯,又能达到管理目的,远比“多一个中间环节”更高效。

从“合规性”来看,外界的质疑并非无的放矢。“大部分校外外卖需经其配送”的要求,即便不直接禁止其他平台,也客观上让“校生活”平台掌握了校园外卖的配送主导权,存在形成隐性垄断的可能。若真如此,“规范管理”就可能沦为“变相设卡”,未来不排除出现配送费上涨、商家入驻受限等损害学生利益的情况。

学生点外卖,本是一件简单的日常事。学校想治理乱象值得肯定,但不能用“增加环节”的方式制造新麻烦。与其让“校生活”平台当“二传手”,不如回归管理本质:在尊重学生习惯的基础上,用更简洁、更透明、更贴近需求的方式解决问题。毕竟,让学生方便点到想吃的外卖,比多一个“规范名义”的中间平台,更能体现校园管理的温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2/152351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