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4亿元采购学生运动手环,别成形式主义新赛道

来源:红网 作者:周荣光 编辑:吴海刚 2025-08-31 20:58:51
时刻新闻
—分享—

□周荣光

近日,上海多区教育局发布采购意向,拟投入约1.4亿元为部分年级学生统一配备运动手环,用于监测心率、记录运动数据等。这一举措源于上海市教委推动“智慧体育”建设的政策要求,表面上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学生体育活动质量,却在舆论场中引发广泛争议。

支持者认为,运动手环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实时保障学生运动安全,并以数据化方式推动“每天锻炼两小时”的落实。然而,反对声音则更值得深思:在智能手表已普及的当下,功能单一的运动手环是否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的形象工程?隐私保护如何落到实处?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能够依靠外部设备被动激发吗?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政策执行效果,更折射出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

首先,技术装备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存疑。当前许多学生早已佩戴具备心率监测、定位通话等多功能智能手表。强制叠加一款功能有限的专业手环,不仅未能实现资源整合,反而造成明显的设备冗余,违背了教育“减负”初衷。教育数字化转型应注重系统性、实用性与集约性,而非盲目堆砌硬件、追求表面的“科技感”。

其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缺乏制度保障。手环持续采集学生的心率、位置、运动轨迹等敏感数据,一旦发生泄露或滥用,将带来严重风险,家长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也未得到充分尊重。如果缺乏严格的数据合规框架与透明度建设,“智慧体育”很可能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新源头。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运动手环是否切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核心?学生运动不足现象的背后,是学业压力过重、运动兴趣缺乏、场地设施不足等结构性短板。如果仅依赖手环进行机械化的数据监控,却忽视课程创新、师资培养与环境改善,则无异于以科技手段回避真问题、甚至可能使运动变成一种被动的、量化的负担,削弱其内在乐趣。

此外,该项目的经济性与可持续性亦令人担忧。尽管运动手环由政府出资、公开采购、统一配备、免费佩戴,不加重学生经济负担,但却是财政投资1.4亿元,且仅覆盖四个年级。若推广至全市中小学,加上后续维护、更新费用,总体财政消耗将极为庞大。倘陷入“重采购、轻运营”“有设备、无使用”的困局,会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

实际上,提升青少年体质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佩戴手环,而在于能否真正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体验,打破“重文轻体”的传统观念、建立科学多元、可持续性的运动促进机制。科技赋能教育,应始终以服务人、发展人为根本目的。运动手环并非绝对不可行,但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试点和民意征询,建立完善的数据伦理规范和动态评估机制,更应与其他教育改革措施协同推进。唯有做到技术为教育所用,而非教育为技术所困,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育人的本质目标。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周荣光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75/152408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