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铖权(西南科技大学)
4月16日,湖南工业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在春招上主动向广东省阳江市市长递简历推荐自己引发众多关注。“市长来学校一小时在你这停了十分钟”,“市长带走了你的简历!”不少网友称赞其“勇气可嘉”。当事人苗同学称,年轻人应该勇敢点,目前还没接到通知,将继续找工作。(4月18日 《潇湘晨报》)
网友评论大致呈现两种声音:有网友批评他在正式场合“拦截”市长,行事太过鲁莽;也有人拍手称赞,认为年轻人就该有这份主动争取的果敢。在笔者看来,这场争论实际上是不同青年择业观念的碰撞,而苗同学的“鲁莽”,也恰恰彰显出青春最动人的勇气。
在“00后”逐渐步入职场的当下,年轻人迫切需要突破常规的自我展示方式。苗同学主动争取“10分钟”与市长的交流机会,表面上看是打破常规的“破格”举动,实则是Z世代对“被动等待”求职模式的主动破局。这种敢于将自身置于聚光灯下的勇气,恰好为青春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与此同时,苗同学的举动也成为了检验地方政府引才诚意的标尺。当前,各地政府“抢人大战”已从拼政策、拼补贴转向拼服务、拼温度,地方主政官员走进校园招聘会招才纳贤也渐渐成为常态。而苗同学与市长的交流,恰似一座充满象征意义的沟通“桥梁”:一方面,它考验着政府对青年创新精神的包容度;另一方面,也丈量着这种互动关系的弹性边界。当市长能微笑回应苗同学大胆自荐的“冒昧”,当招聘体制能为个体勇气留出对话空间,这种双向奔赴的诚意,才是吸引人才的魅力所在。
在未来,期待更多年轻人能够放下“规训思维”,在合规框架内大胆展现自我;更盼望地方政府将引才诚意转化为制度创新,搭建更多的政企对话机制,让青年的勇敢尝试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毕竟,唯有青年的主动作为与社会的包容接纳同频共振,青春的勇气才不会被辜负,时代的机遇方能触手可及。
来源:红网
作者:肖铖权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