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高
某起工伤事故中,劳动仲裁裁决企业应赔付受伤劳动者11.8万元,该公司却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21.2万元——近日,江苏常州公布了一例涉雇主责任险保险诈骗案。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涉及全国10个省市的20个犯罪团伙被挖出,涉嫌骗取保险理赔金共4800多万元。(4月18日 《工人日报》)。
雇主责任险的设立初衷,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分散企业用工风险,为劳动者提供兜底保障。然而现实中,一些不法分子却与中介机构、鉴定机构合谋,通过虚构事故、夸大损失、伪造材料等手段,将保险赔付异化为“超额利润”。常州公布的这例案件中,企业通过“阴阳协议”和虚假流水,将本需自付的11.8万元赔偿转化为21.2万元保险金,甚至形成跨区域、多链条的黑色产业链。这种“因伤得利”的扭曲逻辑,既违背保险制度的社会价值,更可能助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漠视:既然工伤事故能带来“额外收益”,企业何必费心防范风险?
骗保行为出现的部分原因是保险机制漏洞。从承保到理赔,保险公司对异地投保、线上化流程的审核依赖人工经验,缺乏技术化风控手段;跨区域、跨公司的信息壁垒,则让不法分子重复投保、多头索赔有机可乘。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中介机构与医疗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形成利益勾连,将工伤事故“包装”成符合赔付条件的“合规案件”。这些漏洞损害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更推高了全行业的运营成本,最终转嫁为合法企业的保费负担。
破解雇主责任险困局,需从规则重建和技术赋能双管齐下。监管部门应强化跨区域执法联动,严惩虚构事故、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同时推动保险公司建立全国统一的风险数据库,打破信息孤岛。技术层面,可通过区块链存证固化工伤事故关键节点,利用AI识别异常理赔模式,压缩人为操作空间。此外,需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避免其因法律意识薄弱沦为骗保“棋子”。正如此次案件中受伤工人张某被迫签署虚假协议,唯有保障劳动者知情权、强化举报激励,才能斩断黑色产业链的“触手”。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共担”,而非“风险套利”。当雇主责任险成为资本游戏道具,损害的不仅是保险市场的健康生态,更是劳动者用血汗换来的权益保障。唯有让每一分保费回归风险防范的本源,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员工与社会的共赢。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高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