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灿(湖南科技学院)
在信息洪流中,总有一些观点能精准击中内心,引发深度思考。近日,我在“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读到《不要磨平棱角》一文。它探讨了“要磨一磨棱角,你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不要这么有个性,会招惹是非”这类年轻人成长时常听到的提醒。这些话语仿佛是一种既定规则,暗示着只有磨平棱角,成为处事圆滑的人,才能在社会与职场中立足。但静下心来细想,“有棱角”真的不可取吗?“磨平棱角”又是否真的是通往成熟的唯一通途?
不可否认,在特定情境下,磨平棱角确实能带来一些便利。职场中,那些懂得察言观色、言辞滴水不漏的人,往往更易获得领导赏识与同事喜爱,就像圆润的鹅卵石,能在人际交往的河流中轻松顺流而下,避开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阻碍。在社会规则框架内,适度收敛个性、遵循既定行事准则,能让我们迅速融入群体,减少摩擦,提升办事效率。这种看似“成熟”的处世方式,既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然而,一味磨平棱角,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最宝贵的东西。棱角,是个性的彰显,是独特思想的外在呈现。回望古今中外,许多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都源自那些有棱角之人的勇敢发声与无畏行动。哥白尼敢于挑战传统“地心说”,坚持“日心说”,打破人们对宇宙的错误认知,为天文学发展开辟新道路;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平等权利,不顾外界压力威胁,发表《我有一个梦想》,他的棱角成为推动美国民权运动的强大动力;艺术领域,梵高以独特强烈的绘画风格,大胆用色彩笔触表达内心,即便作品生前不被认可,却为后世留下无数艺术瑰宝。这些有棱角的人,不随波逐流、不畏惧权威,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世界的理解。
对于年轻人而言,棱角更是青春的标志,是探索世界、追求自我的动力源泉。成长过程中,若过早磨平棱角,就像给充满潜力的种子还未破土就压上沉重石头。我们可能变得循规蹈矩,丧失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探索欲;可能为迎合他人压抑真实想法感受,逐渐迷失自我。这样的成熟,代价太过沉重。
真正的成熟,不应是棱角的消失,而是在保留个性的同时,学会与世界和谐相处。我们可以坚守原则底线,用智慧和理性处理问题,而非盲目妥协迎合。比如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犀利批判社会黑暗与人性弱点,言辞充满棱角,却也懂得在复杂社会巧妙斗争,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他的成熟,是在坚守自我与适应社会间找到平衡的智慧。
由此可见,年轻人不必被“磨平棱角”的观念裹挟。在漫漫成长路途中,要勇敢展现个性,怀揣着棱角去碰撞世界、追逐梦想 。让我们保留住珍贵的棱角,绽放独特光芒,书写青春华章。
来源:红网
作者:谢书灿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