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宫廷秘方”成幌子,谁来为消费者的“面子安全”担责

来源:红网 作者:曹楠 编辑:汪敏星 2025-04-26 18:42:58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曹楠(云南财经大学)

当前,网络上一些号称“天然成分”“手工自制”的化妆品受到很多人青睐,有些甚至宣称是“宫廷秘方”。这些所谓“成分安全”的化妆品真的安全吗?前不久,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判处了一起制售伪劣化妆品的案件,其中被查获的大量“三无”化妆品不仅重金属含量超标,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经检察机关查实,自2017年起,王某将廉价中草药与滑石粉等原料混合,自行设计“莹肌如玉粉”等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及分销商销往全国多地。(4月26日 央视新闻)

办案检察官表示,从司法实践来看,当前网上销售的“三无”化妆品,通常会有各种新型伪装手段,如“海外代购”产品无中文标签,“古法手作”不标注生产日期,“私人定制”宣称规避批量生产,“扫码验真”链接实为伪造网页。

王某打着“宫廷秘方”“纯天然”的旗号,在家庭作坊里生产“三无”面膜,这些面膜霉菌、重金属超标,还添加违禁激素,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各地。所谓“宫廷秘方”,不过是王某吸引消费者的噱头。她从未接触过化妆品行业,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仅通过从书籍和网络中拼凑配方,用廉价原材料制作的产品却以高价售卖。这背后暴露的是商家毫无底线的逐利心态——利用消费者对“纯天然”“古法”的信任,以及“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思维,将有害产品伪装成高端小众护肤品。同时,电商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不到位,放任违规产品上架销售,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相关监管部门也存在监管滞后问题,未能及时察觉此类隐蔽的制假售假行为,为“三无”化妆品提供了生存空间。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三无”化妆品危害极大。化妆品中汞、砷和激素等成分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然而,许多消费者被虚假宣传迷惑,或是被高价误导,在缺乏专业辨别能力的情况下盲目购买。这既反映出消费者在美妆消费领域知识的匮乏,也体现出他们对价格与品质关系的错误认知,误以为高价就等同于优质,却不慎陷入“三无”陷阱。

要彻底整治“三无”化妆品乱象,各方必须积极行动。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尤其要加强对电商渠道的监管;电商平台需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严格商家入驻审核,加强商品抽检,及时清退违规店铺;此外,还需加强科普宣传,提升消费者的辨别能力,让消费者学会查看产品资质、识别虚假宣传,不再被所谓“秘方”古法等噱头蒙骗。

整治“三无”化妆品,不仅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迫切需要,更是净化市场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唯有各界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为消费者筑起安全防线,让大众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不再为“三无”化妆品的危害买单,切实守护好每个人的“面子安全”。

来源:红网

作者:曹楠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60/149080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