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儿童成为流量规则下的数据商品

来源:红网 作者:杨蝶 编辑:刘经纶 2025-04-23 17:05:35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杨蝶(华南理工大学)

4月21日,据新京报报道,青海海南州贵南县一男子在网络上发布其3岁幼儿驾驶货车的视频,警方接到市民举报后传唤当事人关某某,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该案件中,这位父亲将3岁儿子置于危险的货车驾驶场景中,是对孩子生命的不负责和对社会秩序的漠视,其又将所拍摄的视频发布到网上,以晒娃之名行博流量之实。儿童身心健康发育还不成熟,面对危险等紧急情况尚不能独自面对,一旦出现不可控局面,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悲剧。“3岁小孩开货车”不符合常理,这样的噱头很容易让人点进去观看,明面上是“晒娃”,炫耀自己的孩子能开货车上路,实则是为了博眼球不顾孩子的安危。

当前,短视频平台“云养娃”现象盛行,不少家庭将自家小孩的有趣日常发布到平台吸引网友点击观看,在平台“高点击率可获得高推荐量”的推流机制下,一些视频爆火,从而成为收获众多粉丝的短视频博主,进而通过带货、接广告等方式变现。然而,在流量规则的作用下,亲情与利益的边界逐渐模糊,该现象开始发生异变。

部分人为了流量编造剧本,之前网红“瑶一瑶”摆拍事件引发热议,如果为了某一个搞笑的镜头就让孩子去故意摔倒,这真的可取吗?更有甚者,家长和MCN机构签订合同,使用机构预设的夸张人设,如“大胃王”“模仿成人化妆”等,MCN机构帮助他们与母婴、零食等广告商对接,带货赚钱。或者制造低俗剧本,签约新人儿童作为“二胎”,故意在镜头前偏心“二胎”,让观众心疼大宝并为此争论。这些行为反映出部分父母为了流量丧失底线,同时会让儿童受到畸形价值观的影响,这无疑会加剧社会伦理的失序。

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但现有法规对“有害程度”界定模糊,我们该如何区分“合理晒娃”与“流量剧本”?对此,便需要法律条例的进一步完善,明确网红儿童的商业边界,禁止“啃娃”,禁止流量剧本演出。同时,平台需强化自身责任,对儿童内容进行分级审核,严厉打击带有低俗违规内容的视频,对违规账号采取封号等严厉措施等。最关键的是,家长应明确自身责任与担当,不为利益折腰。有关部门对“失格父母”不能仅仅止于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应该依法惩处,以起到警示作用。

晒娃是记录孩子在成长生活中的美好时刻,不应该成为商业剧本的排练场。孩子需要有一个真实健康的童年生活,我们也需要一个真实健康的网络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杨蝶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67/148986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