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慧(湖南科技学院)
喜添新丁,本是一家人的幸福时刻,可是,上海的顾先生却在这时碰到了一件烦心事。原来,在他正忙于照顾妻子和孩子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是一家儿童摄影机构的工作人员,向他推销婴儿百天照上门拍摄套餐,可是,他和妻子从未和这家儿童摄影机构发生过任何联系。(4月2日 央视新闻)
经过警方调查,从儿童摄影机构法人到月嫂服务机构常驻医院产科文员,一条隐秘的个人信息贩卖链逐渐浮出水面。他们为一己私欲,利用工作之便擅自将客户的个人信息转卖牟利,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有近4万条新生儿、新生儿母亲信息被泄露售卖。而这样的信息贩卖事件绝非个例,在上海其他区域,甚至在全国各地都持续上演着。
从源头来看,这些信息的泄露反映了相关机构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存在严重的漏洞。医院作为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场所,理应将患者信息的保密性放在首位。然而,仅一位常驻医院产科文员凭借其简单的人脉关系,就能轻易获取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详细信息。这何尝不是该医院在人员管理、信息监管等方面存在的巨大疏忽?同样,月子服务机构也难辞其咎。本应是秉持良好职业操守、严格保密客户信息的工作人员却将客户信息出售给儿童摄影机构第三方,映射出了该机构内部管理的混乱,缺乏对员工的规章制度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
不止母婴领域,物流运输各行业也存在着个人信息“裸奔”隐患。例如,通过在电脑上安装木马软件,只需扫描快递面单,快递公司中的所谓“内部人员”便可以轻松做到远程窃取信息。而这些被窃取的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个人隐私泄露的背后,是不法分子的贪婪和监管环节的薄弱。为追求眼前利益,他们罔顾法律的约束、无视道德的底线,将他人的隐私信息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利益。而这股邪风之所以大行其道未被刹止,打击力度的不足是关键因素。违规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不法分子有恃无恐,而监管形式与力度却没有同步更新,导致监管盲区不断扩大。
个人隐私保护是信息时代的重要课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有效遏制此类隐私贩卖现象,需要将这条灰色产业链斩断,让有效保护圈环环相扣。作为重要保障,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填补监管漏洞,对参与个人信息贩卖的人员与机构严厉惩治。医院要建立起严格的信息访问权限度,对合作方人员在医院内部的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其他相关服务机构需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培养。身为公民,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法律认识,谨慎提供个人信息,一旦发现隐私信息被泄露,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独立个体身份与人格的标识,个人信息不该被打上可售卖的标签。当法律监管钩织出一张密网,访问权限构筑起一道坚固防线,隐私贩卖才有可能休止。
来源:红网
作者:李子慧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