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英(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厦门魏先生乘坐飞机托运行李,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其中一个行李箱被打开,箱内多出一条丝袜。现场工作人员称开箱的原因是“怀疑里面有违禁品”,丝袜可能是其他乘客掉落误装进行李箱的。对此厦门航空表示,行李箱可能由于航途颠簸发生碰撞导致敞开,之前的说法是对员工培训不到位所致,后续将严肃处理,为表歉意赔付各类费用合计4500元。魏先生表示接受此处理结果。(4月3日 《都市时报》)
行李箱敞开、托运物品散乱,甚至在行李箱内出现的丝袜让人费解。这场看似偶然的航空托运事故,实则暴露出了航空托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航空托运是指乘坐飞机的乘客将大件行李物品交由航空公司或机场工作人员处理,由传送带送上乘客乘坐的飞机一同运输。乘客将行李交给机场工作人员托运,不仅是因为图方便,更是出于对航空公司的信任。但在乘客托运中行李散乱并出现他人私人物品时,航空公司前后回应却不一致,行李箱被打开的原因无法准确告知,无不让人质疑航空公司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如何让乘客相信在托运时能保证行李的安全呢?
航空托运流程多,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从办手续到托运完成,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和监管流程。但此次事故的出现,无论是因为安检过程的疏忽,还是工作人员操作的失误,都暴露出航空托运存在严重的监管漏洞,行李托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行李箱通常被视为个人隐私空间的一部分,内含许多个人物品以及隐私信息。航空托运本该是安全可靠的,但本次事件中行李箱内私人物品散乱并混入他人衣物,不禁让人对其安全性存疑。这次出现的是丝袜,下次行李箱内又会出现什么呢?航空公司虽及时回应并做出了赔偿,但留给乘客的心理阴影是无法在短期内消除的。在下一次使用航空托运服务时,就不禁会担忧自己的私人物品是否会被翻动、带出并遗失,公众就会对航空公司产生一场信任危机。
想要重建公众对航空公司的信任,仅仅是道歉和赔偿是远远不够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根本上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才能重新挽回公众的信任。首先要实现托运全流程透明化,让乘客可随时查看行李状态,让托运过程不再“未知”。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的专业性和操作的标准化,让托运服务真正变得安全可靠。
公众对航空公司服务的认可度,不在于宣传口号或是航行里程,而在于航空公司的服务是否做好每一个细节。恪守航空托运红线,保护好每一个行李箱,将乘客利益放在利润之上,唯有如此,航空服务才能真正“得民心”,乘客出行也会更“安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杨茂英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