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生
近日,有网友报料称,陕西省西安中学国际部2024届学生张某苒多次以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而这些论文的作者中还有她的父亲陕西理工大学教授张某莺。该网友质疑张某莺利用职务之便,为其女儿获得SCI论文。(5月24日 极目新闻)
记者在知网查询网友所提论文,发现该论文作者一栏的确有张某苒和张某莺名字。作者简介写道,张某苒系陕西省西安中学学生,张某莺系陕西理工大学特聘教授。论文发表时间为2023年10月17日,发表期刊为《Analytical Methods》。此外,在另外两篇分别发表于2023年、2024年的英文论文当中,张某苒分别以第三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身份与张某莺共同署名。5月24日上午,针对记者查询,西安中学国际部相关人员承认张某莺和张某苒为父女。
又是“父子兵”!这是本月内发生的第二起涉学术署名舆情事件。5月初,重庆大学本科生刘某乔,因发表14篇SCI论文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有11篇出现刘某华名字。网友报料,刘某华为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是刘某乔的父亲。5月10日,重庆大学发布调查通报称,刘某华和刘某乔是父女关系,“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给予免去刘某华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等处分。
上述张某莺的论文出现父女署名,涉及的《Analytical Methods》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一本学术期刊,主要聚焦于“分析化学领域的方法学研究与应用”,目标读者和作者群为“学术界和工业界从事化学分析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作为中学生的张某苒,在如此专业的期刊以第一或第三作者身份与自己父亲共同发表多篇论文,遭到网友质疑,不足为奇。
值得注意的是,“父子兵”署名学术论文并非个案,近年来不时见诸媒体与网友报料。相关事件中,一方为父母,大多有高校或研究机构学术背景;一方为子女,基本上是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涉及专业较广,牵涉期刊较多。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科研“父子兵”经不起公众追问,存在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问题,目的是为子女升学、评优、择业“镀金加分”。
从科学伦理分析,父母和子女从事相同专业研究无可厚非。英国科学家亨利·布拉格与其子劳伦斯·布拉格的合作被视作典范,两人因合作创立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这一极其重要的科学分支而分享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当前部分学术成果亲属署名中,可能存在子女实际参与度与署名不符的情况,这种差异容易引发对学术诚信的讨论,也提醒科研界需进一步明确成果署名规范。
整治学术成果署名乱象,有必要建立学术成果(含发明专利)发布避嫌机制。即除科研立项时须作出承诺声明外,凡是共同署名人之间有近亲属关系的,不管排名先后,发布成果时一律要求在署名后面如实标注彼此关系,否则,直接按学术不端处理。这样,既可有效震慑学术成果乱“挂名”,还可积极回应公众对教育公平关切,切实维护科研活动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