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一
2025年五一假期的第二天,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因客流激增,当晚景区南门至武陵源城区部分路段出现拥堵,车辆通行受阻,导致接驳城景客运专线车辆不能正点到达,部分游客在景区南门外候车处滞留。事件立即引发舆论关注,滞留游客高喊“退票”冲上热搜。针对游客滞留景区的情况,景区回应已在积极应对,“已经在把全部的人力、设备投入(保障)了”。
放眼全国,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每逢节假日,全国多地景区频繁出现游客滞留情况,“假期旅游等于看人山人海”的调侃,折射出文旅行业在客流高峰应对上面临的共性挑战。更不用说,像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这样的比较热门的旅游景点了。
无论如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滞留事件,更暴露出旅游管理中亟待完善的课题:当游客短时间内高度聚集,如何通过科学分流机制避免拥堵?能否借助大数据模型提前预判客流峰值、制定应急预案?这些都成为景区提升服务质量必须攻克的痛点。建立智慧化管理系统,强化客流预警、动态限流及应急响应能力,是破解“人潮困境”的关键路径。
游客的出游体验以及诉求,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将是促成景区科学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尤其是节假日,全国各地人流量高,集中出游,这对景区来说不仅是一次推出更多精品服务、创新旅游品牌的机会,更是对景区服务包括特色文旅项目市场口碑的检验。
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年来,我们也看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服务游客上做了许多努力,并非毫无准备。比如推出了“一票制”,简化了游客在不同的多个景点间的购票流程,配合整合门票和交通工具,实现“一票”刷脸通关,这给游客带来了更高更好的游览体验。而且为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景区也进行了相应的科学应急救援演练。此外,还在个性化服务上,推出了一些高端定制新产品,为不同游客提供一些适合自己的特色产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相关设施的完善,始终是景区要不断去完善的课题。
针对节假日文旅的发展及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理性审视这场“双向奔赴”的供需考验。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游客期待“说走就走”的畅快,景区面临“骤然而至”的压力,排队时长、运力调配等细节问题,本质上是文旅消费升级与服务供给优化之间的磨合阵痛。但也要看到,景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态度,正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工作人员所回应的,已经将所有的人力都安排到解决这一问题上来了。
所谓景区和游客的双向奔赴,是出游体验的双向奔赴,也是理解包容的双向奔赴。当然,游客的出游体验,始终是景区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这是一条景区改善服务的准则,也是游客和景区之间应有的默契。于景区服务而言,夜晚游客滞留景区,也不是一件小事。哪怕一个游客夜晚滞留景区,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既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也让景区在市场检验中打磨出更具韧性的服务体系。这既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供需两端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
来源:红网
作者:李意一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