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张曙光为参与院士评选的个人著作,涉嫌由专家团队在集中时间段内集体完成。另据了解,张曙光被铁道部推荐为院士候选人时,时任部长刘志军“集全系统之力”力挺。虽然张两次参评落选,不过爆出的院士制度问题也再次被关注。
早在两年多前,新京报记者就曾接到张曙光参评院士存在造假的举报,并进行了调查。张曙光申报中科院院士材料中的部分个人专著,涉嫌由专家团队完成。此外,张的一些论文涉嫌挂名造假。
当前,学术造假几乎成了社会公开的秘密,其学术造假的背后呈现的是学术腐败和人心浮躁,根源在于利益驱动,当然,形成这样一种奇观,又脱离不了有着深刻体制痼疾的束缚,实乃是社会之哀和全民之痛。
9月10日,张曙光案在北京二中院开庭时,他在庭上称索贿2300万系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据新华社报道,张曙光称,他先后3次向今创集团总裁戈建鸣索取钱款800万、两次收受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1000万、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钱款500万,均与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有关。
张曙光参评院士,其背后有一个专门的运作团队,专著由专家组编写完成。也就是说张曙光的所谓个人著作是“集体劳动的成果”,编写者涉及30人,职务职称涉及副司长、副处长、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员、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由此不难看出,当选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强、学术成就最突出的,而可能是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够调动一定行政资源的人。
由此可见,院士评选的背后暴露出怎样的黑色利益链条,其钱字当头,利益至上的潜规则暗流涌动,让我们不禁开始质疑作为一个院士到底能有多少实打实的含金量,相关行业领域当中错综复杂的利益交织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试想,在一个社会中,当名头和权威需要用钱来搞定时,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说多了恐怕都是眼泪。
张曙光作为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当年参评院士,涉嫌学术造假,深深刺痛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神经,让我们一直崇尚真善美的人类追求理念受到极大的侮辱。有人士称,院士本是代表着中国科技最高水平,但在一些地方,院士不仅成了个人利益,还成了所在单位,甚至是所在地方的利益,因院士“通吃”行政资源和财政资源。原来院士学术造假的背后,有着更深的利益牵扯,院士学术造假本身也可能是被相关部门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而进行怂恿支持和利用,真是可悲可叹可恶!
目前在我国的院士评选中,出现越来越需要“运作”的情况,甚至由单位出面,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该如何来践行和体现?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们整个社会的浮躁风和造假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生活当中的假牛肉、假羊肉;假药、假酒、假烟;假种子、假化肥;假文凭、假离婚证,人和人之间敷衍着说假话等等,一个假字真是害人不浅,为此,我们只能向社会深深呼吁:刹住假恶丑,重拾真善美,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文/庞凤山
来源:红网
作者:庞凤山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