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次向大师的温情致敬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不染 编辑:司马清 2013-10-20 00:01:38
时刻新闻
—分享—
  当电视剧越来越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徐悲鸿》的出现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说它比传记精彩,比传奇真实,当然仍是一句俗套的恭维。由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女士亲任顾问,只一处细节,便足以说明它是一次真实的向大师的温情致敬。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徐悲鸿》,以国画大师徐悲鸿一生为对象,在艺术人生、感情人生、政治人生的三条线索中,不动声色地讲叙了徐悲鸿对美术和美术教育的追求、主张和贡献,当然还有大师的情感经历和人生体验。从十多岁到八十多岁,长达六十多年跨度的电视剧,展现的是一代国画大师的传奇,在其背后还有家国命运的悄然变化,剧情像徐悲鸿画作奔马一样蔚为壮观。
  
  心中有奔马,自然可以由无名画师成长为一代国画巨匠。但更令人感慨的是大师成长的经历。其中被许多人提到的,是剧中北大校长蔡元培对徐悲鸿的大力资助。譬如,他举荐当时还只是个贫困农村青年的徐悲鸿成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一无文凭,二无资历,只有一手好画,蔡元培不拘一格地推荐,并得到了成功。还有此后蔡元培亲自去找教育总长,为徐悲鸿挽回被他人挤掉的留法名额。没有背景、也不附庸于权势,一切只以才华为基本的举贤标准,徐悲鸿的成功,蔡元培等人的大力举贤,它们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
  
  该如何来看待更真实的电视剧《徐悲鸿》?它最大的意义显然不是对大师一生的还原,而更在告诉观看者一个更鲜活的大师生长环境。一个社会怎样才能产生真正的大师?这当然首先与整个空间中的文化繁荣度有关。文化越繁荣,大师就越将辈出。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一个建立于才华之上的单纯人才上升渠道。如果名声本身就被利益所裹挟,那么真正有才华者自然就难以脱颖而出。而要让所有有才华者都能够无障碍地上升,则不仅依赖于制度设计对有才华者的偏向性安排,也依赖于以蔡元培为代表式的社会助推力量。
  
  城市化在高歌猛进,这注定对历史和大师的重现会是某种必不可少的回望。因为零度的接近,《徐悲鸿》注定会成为一部观看者众的电视剧。反观我们正身处的年代,历史感正在变得稀薄,出大师之难也在成为整个社会的追问。但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够从《徐悲鸿》中找到那些关于大师成长的秘密。真实的历史永远是一面镜子,而从历史中学习与获得,才是一次有温度的致敬。
  
  文/刘不染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不染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0/20/317389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