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雾霾到了,雾霾补贴还会远吗?

来源:红网 作者:夏熊飞 编辑:易木 2013-12-14 00:03:35
时刻新闻
—分享—
  “霾”,一个笔画多,多数人离开了电脑、手机估计很难用笔墨正确书写出来的“生僻字”,近两年却因为与“雾”字组合,迅速成为最热门的词汇,成为国人逃不开、躲不过、避不了的关乎到自身安危的严峻问题。
  
  如果说往年雾霾还只是京津冀地区的心头之患,那今年开始的大江南北全线失守,甚至连人间天堂的江南水乡也未能幸免,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也屡创新高,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而且这项纪录还在不断增加。这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雾霾已经不仅仅是局部之害,而是已经成为了全国性的“灾害”;雾霾也已经不仅仅是一时之困,而是已经成为了持续性的、久难治愈的顽疾。
  
  关于雾霾成因,基本已达成共识,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我们长期以来重经济轻环境带来的必然恶果,因此治霾还得从我们自身入手。好在全国性的雾霾灾害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也出台了各种政策来应对。但正如前文所述,雾霾已经不仅仅是一时之困,而是已经成为了持续性、久难治愈的顽疾,因此这场全民“抗霾战”必将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殊不知,20世纪中期,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尽管坚信这场战争终将会取得胜利,也许我们不需要像伦敦奋战50年,但这个过程也绝对不会太短,因为生态环境极易遭受破坏,而一旦破坏了要想恢复却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雾霾也将会变得常态化,有雾霾大家也许不会再大惊小怪、如临大敌,反而是能看见蓝天碧云才会觉得稀奇罕见。尽管大家都不愿承认、也不愿面对这样的现实,但每个人还是必须要活在雾霾中,“自强不吸”。
  
  雾霾的危害已经毋庸赘言,伦敦的惨痛教训仍然历历在目,终南山院士甚至直言雾霾危害绝不输非典。1952年12月,英国首都发生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四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而对于这场灾害,国人几乎无人能幸免,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却有7个在中国。
  
  在这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危害大的灾害中,最无能为力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除了戴口罩、安装空气净化器、减少外出,我们能做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更何况做到了这些也不一定能确保幸免于难。脆弱的个体,需要有更强大的机体呵护。这最强大的机体自然就是我们的国家、政府,在加大力度治理雾霾之余,也应该给这些无力抵抗灾害的个体更多的庇护,正如炎热的夏季为了保护户外劳动者的权益,会发放相对应的高温补贴。在雾霾常态化的现实困境前,我们是否也可以出台个“雾霾补贴”政策呢?在雾霾灾害中最易遭受侵害的往往都是最底层的户外劳动者,环卫、建筑工人等,微薄的收入让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主观意愿去购买价格不菲的防尘设备。
  
  补贴可以是钱,也可以是专业的防尘设备,而发放的金额则可以根据雾霾的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调整,补贴资金的来源则由政府部门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而相关部门也要做好雾霾信息的发布,符合补贴要求的细则制定,以及雾霾补贴发放的监督工作,确保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时,补贴能够按量按时地发放到符合要求的劳动者手中。
  
  雾霾已经常态化,在这场持久的攻坚战中,人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个人得不到足够的庇护,有朝一日雾霾散了,国人却真的成了“病夫”,那蓝天碧水意义又有几何?雾霾到了,但愿雾霾补贴不会太远。
  
  文/夏熊飞

来源:红网

作者:夏熊飞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2/14/322534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