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起老人”,需要举字,更需立法

来源:红网 作者:范德洲 编辑:艾伦 2013-12-27 00:02:46
时刻新闻
—分享—
  老人倒在街头,却无人敢扶的新闻屡见报端。为了人情味儿的回归,昨天上午,建设路郑棉三厂大门西侧小广场上,十几位老人聚在一起,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呼吁大家互相帮助,呼吁爱的回归。(12月26日《郑州晚报》)
  
  近年来,老人跌倒能不能扶起,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因为扶跌倒的老人被讹而引发的新闻,更是屡屡成为整个社会舆论关注的头条,然而,若干年前,这些现象与新闻,都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时至今日,这个原本不应该成为新闻更不应该成为焦点的现象,为什么却能够时时引爆媒体呢?因为,“扶”与“讹”之间,确实不能简单地以道德划定,更无法用道德来追究过错一方的责任。这也正是蒋光容老人赌咒“如果我骗人全家死绝”的根源之一,问题是,这样的赌咒,除了能激化自己的内心戾气与双方的矛盾之外,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同样,为了呼吁大家相互帮助,为了呼吁爱人回归,老人们采取街头举字的方式,这确实让整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动容,只是,动容过后,他们是不是就敢“动手”?
  
  这方面,有些人总是口若悬河地强调西方如何如何规范,西方如何如何文明,这或许不是外国月亮的心理在作祟。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这些规范与文明,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议在严格甚至是严苛的惩罚机制之上。刚刚过去的2013年夏天,凶狗恶犬咬人事件层出不穷,此时,我们肯定会指责养狗之人的过错,更会羡慕西方城市中的温文“狗”雅,殊不知,无论是哪里的狗,可能都不会雅到哪里去,外国人的狗之所以雅,是因为——有资料显示,美国的《妨碍公共利益法》中有一条著名的“三吠”原则,其大意是,在居民社区中养犬时,邻居对第一声和第二声狗吠声是可以忍耐的,但狗叫过“第三声”后,邻居的忍耐力就要耗尽。因此,主人务必要想办法不要让狗叫出第四声。如果狗的主人不能控制连续的狗吠,就要受到相应制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够明白,有些狗为什么那么文质彬彬而我们的狗为什么狂暴如虎。
  
  显然,这并不是治狗,而是治人,而治人,就得用法律说话,而不能只是打打温情牌。可以说,扶人与被讹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并非中国独有,而解决之道,除了温情,更在于法律。2011年1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佛山发生“小悦悦事件”后,专家们认为,目前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好心人免责”的规则,为救助人规避可能遭受的法律风险,从而促进社会善良风气的形成。不过,“好心人免责”的出台,还只是完成了促进社会善良风气形成的第一步,以此为基础,依法惩处“诬陷救助人的被救者”,就应该摆上我们的议事日程。这方面,新加坡为我们作出一个示范。新加坡的法律完全站在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上,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
  
  这一比照,我们也就恍然大悟,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中,并没有看到老人举字呼吁年轻人扶起跌倒的自己,而他们的年轻人也不会因为担心被讹而纠结不已。我们在为郑州的那些举牌老人大声喝彩的同时,更期盼着,法律法规的介入。法律与道德并行不悖,自然能够取得相得益彰的社会效果。
  
  文/范德洲

来源:红网

作者:范德洲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2/27/323636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