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二次元“痛金”走红,情感消费莫失理性标尺

来源:红网 作者:徐昕悦 编辑:刘经纶 2025-08-24 22:04:29
时刻新闻
—分享—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徐昕悦(重庆大学)

近日,单价高达1594元/克的动漫联名金饰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迅速走红。这类将黄金与哆啦A梦、库洛米等知名动漫IP结合的饰品,价格远超普通金价,却被Z世代热烈追捧,并冠以“痛金”之名。这一现象看似违背经济学常理的现象,也折射出当下消费主义浪潮中,情感价值与物质价值之间的复杂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黄金消费,其核心诉求在于“保值”。然而,“痛金”的出现,标志着黄金消费的逻辑正在从单纯的价值存储,日益转向情感消费和文化身份表达。“痛金”——这个词语的创造源自二次元“痛文化”的概念,特指通过添加动漫元素于物品之上来公开表达个人喜好。尽管此类消费常被质疑缺乏实用价值,却切实满足了年轻群体深层的情感需求。

从经济学角度审视,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价值本应基于重量和纯度,其与热门动漫IP的结合,制造了一种价值的“倒挂”。IP所赋予的情感溢价,远远超过了黄金本身的材料价值。这并非简单的价格上涨,而是消费逻辑从“使用价值消费”向“意义价值消费”的转变。年轻人购买的不仅仅是几克黄金,而是与动漫IP和同好群体的情感联结,这种消费行为不再遵循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而是完全遵循情感经济学的规律。

更深层来说,“痛金”消费背后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症候。在数字化虚拟化日益普及的当下,人们反而更加渴望实体化的情感证明。动漫IP所代表的某种纯粹、怀旧或理想化的情感,和金饰这种实体化载体形式,恰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情感,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固化”下来。它不仅是情感的载体,更成为个人价值体系中的一种象征。

从市场角度看,“痛金”的流行体现了品牌方对年轻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不仅拓展了黄金消费的市场边界,也重新定义了奢侈品的价值内涵,转向对内在情感表达的关注。然而,“痛金”热潮也隐藏着诸多值得警惕的风险。首先是价值泡沫问题。当前的高溢价很大程度上建立在IP自身热度和营销策略基础上,但文化潮流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不确定性,一旦IP热度消退,这些产品的价值很可能大幅回落,其流动性也远低于标准金条,将其视为一种投资工具,可能面临较高的风险。此外,“痛金”将不可量化的情感价值强行纳入量化评估体系,最终可能导致情感本身的物化和贬值,甚至让消费者陷入“为情感买单”的陷阱。

从长远来看,面对这些风险,消费者应当保持理性认知,明确区分情感消费与投资行为;品牌方则需合理控制溢价幅度,加强产品设计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行业协会应建立价值评估指引,帮助消费者识别合理价格区间;监管部门则需要关注市场炒作现象,防范过度投机行为。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痛金”消费才能健康发展,真正成为连接情感和经济价值的优秀案例。

在这个情感可以被无限商业化的时代,保持对真实价值的判断力,或许比追逐任何金饰品更加珍贵。黄金之所以永恒,正因为其价值不依赖于任何外在赋予的故事。而情感的珍贵,正在于其无法被明码标价,“痛金”热留给每个人的消费哲学思考,正是对价值的理性审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徐昕悦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8/152241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