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部电影进行评论和褒贬,是影评人和观众的权利。同时,正常的影评也是推动电影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以上加引号的内容,复制粘贴自相关资料。作为电影从业者,冯小刚不可能不明白个中道理,他又何以对影评人的非议反应如此激烈?难道冯小刚成了娱乐圈的“大老虎”,老虎屁股摸不得?
冯小刚的脾气,或许来自“底气”。冯小刚是谁?大导演!不光名气大,还有票房号召力。更何况,人家还担纲2014年春晚总导演,从“草根”混成了精英,受到了“主流媒体”的认可,简直是名人中的极品、导演中的战斗机。在“明白人”看来,面对冯导的作品,影评人只须顶礼膜拜、鼓掌喝彩足矣,有人竟敢提出非议,岂非故意找骂乎。可惜有人却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常识: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可能有人说好、有人说坏。即使牛气如冯小刚,恐怕也拍不出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电影。既然如此,为何就不能让人指出来呢?即便确实有人水平不高、没能领会冯导电影的“精神实质”,大可一笑置之,也可以给他们“上一课”,急吼吼跳出来出言不逊,似乎就有失大导演的身份,甚至有故意挑事儿炒作的嫌疑。咱谦虚点、低调点好不?
电影圈里流行一句话:电影完成后就跟导演没有太多的关系,它有它自己的生命。它怎样继续自己的生命,只跟电影本身有关。还请冯导咂摸咂摸其中的味道。
文/乔志峰
来源:红网
作者:乔志峰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