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哪里知道自己是哪类人才?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艾伦 2014-03-24 00:03:42
时刻新闻
—分享—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意在区分职业院校与大学。(3月23日《新京报》)
  
  关于两类人才,鲁昕解释得非常清楚: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技术技能型分为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两类人才,两种考试,这样的设计看起来很美,不过麻烦在于,考试或许不难操作,但是高中生实难分清或无法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型的人才。
  
  人不能生而知之,尤其不能对未来先知先觉,一个高中阶段的学生,年不过是十五六岁的样子,说成熟也成熟,说幼稚也很幼稚,要让他们谈理想谈梦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若现在就让他们抉择未来个人的发展模式或将来适合做什么,实在难为了孩子们,他们哪里有这本事。且不说是十几岁的孩子,就再大一些,他们也未必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清晰的认识。因此,现在就让他们选择某种考试模式,无疑比“哥德巴赫猜想”还难,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专为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而生,还是将来做学者、科学家、“灵魂工程师”的料呢?
  
  人才的成长具有复杂性,有的是突发奇想的,有的是理想型的,有的不断调整渐进式的,有的则是大器晚成的。一个人的成长,要经过漫长的求学过程,才能逐渐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人的成长轨迹,往往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路径朝前走的。比如,一个大学生,起初他想做教师,突然又去做了公务员,后来又当上律师,最后竟到了企业做CEO当了老板,类似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就人才成长的规律而言,如果过早地规定自己的成才“型号”,那是很不科学的,极有可能将人才扼杀在摇篮之中。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17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这就意味着高校教育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推进技术技能类型高考,也许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这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孩子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型的人才,而且也没有任何部门任何人敢打包票说可以帮高中生规划好人生目标。
  
  招生考试是整个教育的指挥棒,尤其是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牵动着全社会,涉及整个人才培养的大制度。现在的高考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所谓的公平是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在没有更好的人才选拔办法的时候,只有分数最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高考无疑是要改革的,但如果操之过急,哪怕出现一点儿失误,都可能会影响到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我认为,不能为了改而改,瞎折腾,改不好不如不改。像现在就把高中生分出层次,你的将来是“高素质劳动者”,他的目标是搞学术的,岂不是为时过早!
  
  文/孙建清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3/24/330450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