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前段时间,因郭德纲重修“家谱”引发的风波仍在持续发酵。在郭德纲微博公开清理门户后,郭曹二人便开始通过微博长文论战不休。表面上,这是场曹谓郭“压榨”、郭称曹“忤逆”的骂战,而究其背后,实有更为深刻和隐秘的缘由。
作为相声界约定俗成的规矩,“拜师学艺”可追溯至晚清时期。行业祖师、师承制度的创立和沿用,与旧社会时相声艺人的生存处境关联紧密。“入门受业投一技所能,乃系温饱养家之策”,这些规矩有助于相声艺人维护自身生存权利,既可传道授业,又可抱团取暖。一方面,拜师立户、口传身教的方式有利于保障艺人的生活、保证演员素质和节目质量。并且,对于没法言传的隐秘知识,只能跟着师傅日夜浸染熏陶。而另一方面,重要技术和关键信息也容易受到前辈们的垄断,一个新人没有师承门户,往往就不被同行承认,甚至会遭到排挤,而难以立足,这种封闭性极强的制度也一直饱受非议。
郭德纲的价值观是纯江湖的,于师,他保有“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忠义;于徒,他掷下“三年学徒两年效力”的训言。很显然,无论是相声段子、技法还是传统的师徒关系,打着“复兴传统相声”旗号的郭德纲仍严格恪守着相声界的老规矩。
如今,大规模的工厂制度催生出对标准化人才的强烈需求,只能在极少未能标准化的行业,才能寻见“拜师学艺”的踪影。通用的证书和文凭取代了一师之言,人力流动速度超乎往常,带有强制依附性质的师徒关系很难形成,更难维系下去。一方面,学艺与生存之间已经没有了必然联系,现代知识的获取途径愈发民主,在行业内垄断技艺的难度早已超出了技艺本身的难度。另一方面,维持利益关系法方式已发生变革,利用合同等进行法律维系的方式取代了拜师立户的道德维系方式。就拿德云社说,几乎稍微有点能耐的弟子,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走”。
如果按照赫西曼的“隧道”理论,相声界的这种情况则可以进行一番饶有趣味的阐释。起初,同是社会地位不太高的相声艺人位于同一“隧道”,他们之间差距不大,相互间的比较还不至于产生强烈的剥夺感。然而到了信息化、市场化的今天,各行各业的“隧道”都有了通连,借由控制欲望来达到平衡的“江湖之道”就失去了屏障。社会学家弗兰克曾说:如果一个女孩子根本不在乎给她的冰激凌与给她哥哥的冰激凌有什么不同,那么即使她天资聪颖,能力过人,今后也不可能取得她理应达到的成功。郭德纲依循的传统行事逻辑,让他发出“聪明的孩子不好管”和“小岳岳的走红可以复制”等言论,或许曹云金退社等“忤逆之举”又只不过是捆绑上道德枷锁的“换道”行为吧。
再回过头来看,摇旗助阵也好、嗤之以鼻也罢,纠结于郭曹二人的言行正误似乎并没有太大含义。如今,不仅一师之言衡量不了一个人的价值,在某些领域,标准化的证书也没有太大含金量。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人和人的协作早已变得更加自由。
老江湖的“师父”早已退出市场,今人所言的“师傅”也多是意为尊重。有人守护,有人反抗,而摆在眼前的道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绝不是足以构成强制依附的道德筹码。但值得反思的是,我们一直在批判“家长式教育”的模式,然而却难以摆脱这种惯性依赖的窠臼。在这个似乎“天下无师又天下皆师”的时代,我们是否又拥有独立行走的能力?
文/王艳秋(山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艳秋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