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吉首大学)
据新华社消息,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事故发生后,当地多部门介入处理。7月24日,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向遇难者表示沉重哀悼,并致歉。
浮选槽是现代采矿与选矿工程中很常用的一种矿物分离的方法,其内部深度通常为2-3米,在浮选槽上方就是格栅板。通告中说的“格栅板脱落”就可以理解为人踩在栅板上,板子掉了人也跟着一起坠落到下方的浮选槽。而浮选槽内除有矿浆和搅拌系统外,还有各种化学试剂。可想而知,人坠入其中承受的是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伤害。
然而,这起事故最令人五味杂陈的地方在于,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官方微信公众号2月25日发布的文章显示:“浮选车间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此外,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2024年,浮选车间安全环保事故为零、职业健康事故为零、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
诚如网友们所疑惑的那样,如果真的做到了这样专业的安全检查,这起悲剧还会发生吗?面对这样的安全事故,有必要进行一些追问:涉事企业针对该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真的到位了吗?其宣称的“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落地实施程度又如何?这起悲剧的发生是不是因为日常管理的疏漏所导致?
尽管此次事故的具体成因仍有待相关部门展开进一步调查,但针对相关细节的追问与反思,绝不能有丝毫含糊。毕竟,安全无小事,安全生产大过天的口号也喊了许多年,其背后蕴含的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责任的坚守,理应转化为实打实的行动与不松懈的执行力。唤起安全意识别总在血的教训之后,类似血淋淋的注脚已经足够多了。
事实上,对于安全生产方面的风险治理,绝大多数企业在公开信息上都会有所体现。但问题在于,这些公开信息所呈现的风险治理措施,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贯穿于日常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还是仅停留在纸面承诺与形式化的流程之中,却未能形成有效的风险防控闭环。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对风险隐患的纵容,实则是对生命的漠视。血的教训发人深省,安全意识始终要跑在事故前面,要扎根在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心中。企业更应树立系统思维,各层级对安全生产都应葆有严肃对待、认真落实的态度,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展开缜密排查,将“生命第一”的原则和行动贯彻到底,从根本上防止小隐患造成大事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张川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