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谈论男女平等的正确姿势该怎样?

来源:红网 作者:褚延磊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10-05 00:07:0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近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福建省试水一年的“师范男生免费教育”政策竟有小船说翻就翻的可能,因为女大学生王一梅认为此举有违男女平等,故向福建省政府法制办申请对该政策进行审查。与此同时,地处岭南的《羊城晚报》又传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offer”的消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何况“两石”,网友迅速划分队伍、摆好架势,以文字为武器,捡起了“男女平等”的老话题。然而历来敢聊这个话题的人,似乎除了坚持“男女平等”这一绝对“政治正确”的原则和互喷指责外,好像也只能期待时间来解决问题。

  在坚持男女平等的前提下,是否应当反思什么才是“男女平等”的真正内涵。它是否就应当如某些所谓女权主义者提倡的绝对平等、无差别平等,即男性拥有的,女性必须拥有。或者可以将“男女平等”理解成一种相对意义的平等,是人格的平等,是互相包涵理解的平等,甚至允许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有一点需要指出,讨论男女平等时更多的是讨论女性如何达到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男权至上在绝大多数地区和民族属于主流意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女性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世界性别平等报告书显示中国当下处于中游水准,低于北欧等国家,但又高于近邻日韩。而普通人更容易察觉的是日常生活里掌握家中财政大权的女性比比皆是,职业女性的数量稳步增长,乃至“生男孩传宗接代”的旧思想也正慢慢改变。

  但是无论发展到何种阶段,哪怕追上芬兰等国家的水平,男女平等大概也只能是一种相对意义下的平等。大自然演变让男女有了不同的禀赋,男女间的生理差异是无法抹平的。就比如女性的生育功能,人类是依靠女性才得以繁衍后代,从而不至于绝种灭族。但不能说,为了达到绝对的男女平等,就要求男性具备怀孕的能力。

  福建“师范男生免费教育”政策,确实有违背男女平等,设置性别壁垒之嫌,存在性别歧视和有失教育公平的问题。女大学生申请审查无可非议,这是她捍卫权利的正当行为,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可也应当考虑出台这一政策的深层原因,男性教师在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所占比例远低于女性教师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出于“阳刚教育”的需要,对此特事特办,也许可以得到女性的谅解。哪怕有些人认为“阳刚教育”是个伪命题,校园里都女老师一样可以发挥教书育人、培育孩子完整人格的作用。可现实却往往是,不管男性家长,还是女性家长,都多多少少希望自己孩子能有几个男教师。

  也就是说,部分女性在其内心深处也不认可女教师可以进行“阳刚教育”,甚至可以认为,她们在某种程度上认可和接受了男女不平等。因而要坚持绝对的男女平等,就面临了现实困境。而且再多想一下,如果最终福建省政府法制办满足了女大学生的要求,可这对那些没有权利选择教师性别的孩子而言,岂不是又造成了另一种不平等。客观上,孩子只能接受老师的性别比例较为单一的现状。为消除一种不平等从而制造新的不平等,这不可取。

  我们的社会早已默认了某些职业具有性别属性,如消防员男性居多,护士女性居多,何尝不是考虑了男女之间生理和性格上的差异。应该没有人会说“男女数量必须各占一半”。这说明相对意义的男女平等是存在的,无论男女对此都有接受的现实可能。

  当然男女有着同等的就业权利和教育权利,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平均投44份简历才获得一个offer,确实令人震惊。新闻没有提到男大学生需要投多少份简历才可获得一个offer的情况,但揆诸过往,有充分理由相信男性的投递数要远远低于女性。因此要支持女性对平等、公平的呼吁,也希望有关部门、企业能够共同携手,制度缺失要补制度、法律不全要完善法律、意识落后应更新思维,共同打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对“男女平等”的认识也应该有一定的改变,正如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所言“所谓公平,是同样问题同样对待,不同问题不同对待,并不是整齐划一”。男女平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不是锱铢必较,更不是针尖对麦芒,多些理解和宽容,可能更利于实现男女平等。

  文/褚延磊(黑龙江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褚延磊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0/05/409975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