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简单点,改革的方式简单点。全程的监控请省略,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情节。”改编几句歌词,用以表明笔者对《中山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中,中山大学拟“对教学实施全过程监控”的态度。
这些年,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推进。去行政化、改善本科教育也一直都是高校深化改革的重点。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的本科教育也一直被人诟病,尤其是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本末倒置弊端未曾有实质性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能够理解一所大学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作的努力,但是对采取全程监控教学过程这样“煞费苦心”的举措所能取得的效果存疑。
一些学生质疑,此种做法会侵犯师生隐私。而校方称,监控只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且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开。那么笔者想问,监控开启的权限又没有掌握在师生手中,如何保证操作规范?同时其作为存在于特定情况下来进行教学督导的一种手段,其意义又何在?
在笔者看来,是否会侵犯师生隐私的关键在于后续的操作管理是否规范,而通过全程监控的方式来督导教学,很有可能让大学课堂教学沦为一场“拙劣的表演”,最终破坏的是教学真正的效果,影响的是师生之间和谐的互动,也有违校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初衷。
心理学上有一种聚光灯效应,是指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无限放大。全程监控也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类似的聚光灯效应,不过它不会放大我们的问题,它会让我们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紧绷的神经和内心的不安中度过课堂分秒。这本质上是来自于那一双无时不在的“睁着的眼睛”所带来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大学课堂本来是开放的、自由的、互动的,尽管目前大学课堂并未完全如此。可是当我们有了全程监控所带来的恐惧感,我们会怕犯错,我们会怕讨论,不同的声音或难以表达,多元的思想恐无法体现,课堂将更加失去活力。
相比而言,教师身上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或许会更甚,因为全程监控的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一旦教师无法达到督导的要求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教师可能就会面临某种风险。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有更多的启发性内容,在监控之下,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其实都为教师做了无形的约束。那么,师者或把教学当表演,学生配合教师表演,亦失去了教育教学的原有面貌。
任何一种制度或规定的出台,其出发点往往是抱以利好的姿态,是为了更大程度地让人发自内心地、主动地保障和实现某种需要,对教学过程实施全程监控的用心良苦亦由此可见。但是一旦外界在无形之中加深人的恐惧,就会形成被动接受的局面,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或者适得其反。
“别逼上课的师生即兴表演,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底线,顺着监控的眼睛,被动显得那么可怜。”同样借用改编歌词作结,全程监控教学绝不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方。笔者认为,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从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上做文章,并希望“监控的双眼”不要在更多的高校课堂上出现。
文/梁昌均(湖南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梁昌均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