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华”烟云笼罩下的报人亟需自省

来源:红网 作者:王悦婷 编辑:田德政 2016-10-21 00:05:0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京华时报》即将停刊的传闻在网上不胫而走,消息称,《京华时报》将要停刊,工作人员则会并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官微用“一不抱怨,二不解释”隐晦的进行回应,与此同时,又有消息称《新京报》也即将并入北京日报集团,尽管《新京报》已经出面辟谣,但无疑表现出了在纸媒衰微的当下,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内心深处的自危。

  立足北京,创刊15年,曾占领北京早报70%以上的份额,显赫一时的《京华时报》无论从媒介视野,还是办报传统,亦或是关注度都曾是行业里的翘楚,何以传闻即将“死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可更多的旁观者早已见怪不怪,从《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李径宇离职到邱冰辞去《东方早报》社长职务,似乎纸媒之死早就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而唏嘘之后,又有多少报人能反躬自省,究竟是谁判了纸媒“死刑”?

  无数业界人士将纸媒的衰落归咎于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却少有人反求诸己,问责自身。新媒体的出现的确是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可这种冲击并不会一击致死,至少给了纸媒以缓冲、转型的机会。纸媒人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更多的看作是“替代效应”而非“鲶鱼效应”。新闻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新”,而在这一方面,新媒体以其突出的时效性完胜传统媒体。在“闻”的方面,纸媒本可大有作为,因为所闻所感绝非可以粗制滥造的,而是要基于敏锐的观察、严谨的思考、准确的判断。但大多数纸媒却在发展的“寒冰期”大规模压缩评论、深度调查类的版面,使得一份报纸读起来味同嚼蜡。失去了深度的纸媒就失去了自身本有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复杂的传媒环境下,守望正义与公知的媒体形象是民众希望看到的。唯有在正义与公知面前,市场经济下博人眼球的躁动才会显得安分。但纸媒已经不止一次让公众失望,从山东的“毒疫苗”到今日的“房价飞涨”,到处都是新媒体充当着舆论先锋在摇旗呐喊,而本该是议程设置主体的传统媒体却鲜有发声,最多是几篇不痛不痒的评论表明一下本报还有着些许的业界良心。长此以往,公众对纸媒的印象还停留在“陈永洲事件”上也不足为奇。纸媒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彷徨中的守望,更需在公知方面的理性发声与摇旗呐喊。只有话语掷地有声,才能在变革道路上走的步伐坚定。

  诚然,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流失严重,制度不完善,转型乏力等多重因素驱动着纸媒的衰落,但纸媒若不自省,就会永远走在自己给自己设置的“莫比乌斯环”上,最终在一句句“守望新闻理想”的鸡汤式口号中倒下。论速度,纸媒比不上新闻客户端;论服务,各类天气、提醒、的APP比比皆是;论导向,党媒早已遍地开花。倘若再失去内容与深度,那无异于是“自我阉割”。一旦纸媒完全失去“议程设置”功能,失去自己“意见领袖”的身份,便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

  笔者也曾在某纸媒实习过,面对“看电视”写出的新闻稿,怕得罪上级而被按下的负面稿……这又让人们怎么能够相信纸媒会迎来春天?我们不排除有一些报人立己立人,是纸媒从业人员中的一股清流,他们守望公知但转而又被所谓的“经验从业者”看作异类,贴上“假清高”的标签。又有人将纸媒的衰落归罪于纸张作为传播介质的过时,可同样在电子书盛行的今天,为何更多的人依旧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当传统媒体面临新环境时,广播转向了交通路况服务,电视转向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娱乐、综艺节目,而纸媒将何去何从依旧是一个未知数。而其长期固守一隅,不思求变的心态无疑会加速纸媒的衰退。

  《京华时报》所面临的危机不是第一例,也绝非最后一例。是纸媒界未来发展的“警钟”还是下一波纸媒消亡的“丧钟”;答案不必外求,报人们反躬自省即或可知。

  文/王悦婷(长沙理工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悦婷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0/21/411308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