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章“克隆”,复制不出智慧的共鸣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夏熊飞 2017-03-22 00:05:53
时刻新闻
—分享—

  公文抄袭本应受到诟病和不齿,遭到嗤之以鼻和冷眼鄙视,但而今却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颇有些“劣币”驱逐“良币”的势头。溯其根本,皆因成本低廉、不伤脑筋且又难受追究,天下竟有这等便宜“营生”。(3月21日《人民日报》)

  公文“克隆”如此,其他文体又有何异。近日,文章写作似乎成了不少媒体关注的重点、网友热议的话题,其所谈之处,均直指文章“克隆”的弊病,何其怪哉!不论是公文也好、评论报道也罢,甚至是其他一系列文体,本就应该尊重原创,这不仅是常识,更应该是“底线”。

  当前的文风“怪象”,并不仅仅停留在公文领域,不断有报道反映,高校论文有雷同了、小说章节出现多处拼凑,甚至个别领导干部的署名文章也存在大段的“争议”。不可否认,就行文而言,学习他人文章,了解他人精神意志、思想精髓对我们的确有帮助,有助于语言能力提升。但若是没有经过理念的吸收、思想的过滤,就大行抄袭之道,并美其名曰“借鉴”,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诚然,“万事开头难”,对不少人来说,写文章难就难在最初的构思,没有思想架构的文章就是“满纸空言”“高谈虚论”。但缺乏冥思苦想的探索、匠心独运的打磨,单纯的“学习”他人文章,未必能够形成有效的“头脑风暴”,甚至还会干扰原有思路,制约思想的提炼、理念的深化。曾听到不少文字工作者反映,一旦开始“借鉴”,思想便禁锢了,最终也只能沦为材料的“傀儡”,写不出“灵魂”、看不到“风骨”。

  尽管我们未必能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但最基本的,若是叙事,就当把事情说清楚;若是抒情,就当表达真情实感;若是评论,就当针砭时弊、以理服人……如此,才能与读者形成良性的互动、思想的共鸣、智慧的交融。这就必然要求作者能够凝炼思想的核心,怀有真实的情绪、表达真实的情感、营造真实的意境,而这些恰是文章“克隆”所复制不出来的。

  常言道,“文章是最好的武器。”战争年代,不少文人用无坚不摧的文章引领人们向敌人宣战;和平年代,我们更要有文人的担当,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时代迈向科学与和谐。所以,每一位文字工作者,不论是写公文、报道、评论,抑或是其他类型文章,都应当保持一颗初心,在信息时代依旧坚守一些“笨”办法、多走一些“弯路”,用最实在的文风、最饱满的内容、最清晰的思想来引导人、打动人。依旧保持一些看似“执拗”的文人“情怀”,用“清高”来抵制“拿来主义”、用“风雅”来祛除“无病呻吟”、用“刚毅”来杜绝“官样文章”,如此才能攻克文章“克隆”的顽疾,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文环境。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22/42448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