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童年的消逝与匮乏感的丧失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夏熊飞 2017-06-06 00:01: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包拿来,我是儿童!”刚过去没多久的儿童节,又看到朋友圈里有姑娘“不想长大”。当六一儿童节成为半大不小的年轻人卖萌、撒娇和刷存在感的工具时,童年的光晕才算是真正的消逝了。

  很难想象让一个不到十岁的儿童去深刻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也很难认同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依然葆有的童真情趣。岁月流逝带来的深沉和肃穆感,是伴随生命个体成长而生成的,而童年往往被世人赋予了更纯粹的色彩,乃至被想象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原初世界。

  童年的影像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是美好的童年岁月,其成长则是从烂漫天真缓慢步入现实,而与之相反,童年的不幸和痛苦,也会成为牵绊其性格乃至命运的问题原点,这也是心理医生在诊断治疗患病者时,偏爱从童年阴影的立场对症下药的理由。

  古人早已明白童年不只是年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所谓的童心,并非时间概念上的童真,而是赤子之心,纯真之念,用现在颇为流行的话讲,便是“不忘初心”。只是人们在谈论童心和初心时,又总爱渲染其理想主义的一面,进而一系列宏大热烈的词汇便纷至沓来,将童年话语神圣化。

  我并不乐于见到诸多话语来抢占童年这块“高地”。童年就是童年,其美好没必要和更深刻的逻辑连在一起,将个体的童年体验和集体的儿童话语绑在一起也不可取,尽管这在我们的对儿童的教育里屡见不鲜。

  我的童年在青岛海滨度过,直到1999年搬家到了济南。记忆翻涌上来的时候,碧海蓝天、红砖绿瓦的海滨景象也随之映入眼前,青岛在上世纪90年代的开放,也是国家向西方现代性全面敞开的典型缩影,而我则有幸地在童年就见证了它的变化。

  成长在一个相对自由而开放的环境里,而非从原初就被压抑和创伤,这固然是难得的,但也给自己成长的底色,总是抹上一层奇诡的面貌——毕竟现实总归会以出其不意的形式闯入生活,而自己又不能从过往的经验里寻找可以直面压抑的路径,这就会让此后的心灵成长是艰难而漫长的。但我也深感幸运,能拥有一个近乎完美的童年回忆,不论是在知识的充盈,还是在情感的丰满上,其间时光绝非虚度。

  童年的物质生活并不算充裕,但也不匮乏,而幸福感也从不缺位。幸福感当然与物质文化水平有关,但这些并不构成幸福感的必然结果。某种意义上讲,适度的匮乏感更助于幸福,尤其是在知识和精神体验上,适度的饥渴比饱腹后的快感更为强烈。

  在我的童年,即使是在开放程度较高的青岛市区,想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直到90年代末期,新华书店依然是看书、找书、买书的最佳去处,乃至街边的小书摊、报亭里陈旧的期刊杂志,都是让我眼前一亮的知识提供区域。市场经济在中国全面推行几年之后,图书市场堪称泥沙俱下,精华好书有不少,粗制滥造者也不少,绝不像今天图书市场早已成了买方市场,出版社要绞尽脑汁为读者献上好书。

  彼时,有书便是好,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匮乏的图书资源成为获取课外知识的唯一途径。豆瓣上曾有朋友列出了童年读过的书单,惊人的是,90后们阅读的书目非常一致,有些经典的书一版再版,被当时的小朋友们一读再读,比如《上下五千年》,是开启无数人历史兴趣之门的钥匙,如《十万个为什么》,尽管这套书装帧谈不上精致,内容也十分严肃,但还是成了很多人最爱的藏书。

  当时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的一套四卷本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则堪称一代人“最古老的百度”,其内容包罗万象,尤其是自然环境卷(绿色封面,上面有只大熊猫)堪称让人开眼看世界的天窗。这套百科几乎被我翻烂了,但里面对许多知识的介绍只是点到为止,浮光掠影地了解反而激起了我更强烈的探索欲。

  童年的阅读是饱满的,是在有限知识资源里榨取了最饱满的营养。新世纪之初,“知识冲浪”这个概念还十分流行,打开互联网,就能看到一切自己想看的东西。在知识极大丰富、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里,阅读从匮乏体验变成了充盈体验,与之相伴地则是阅读神圣感的丧失。

  深度阅读始终是“打底子”的最好方式,这在网络阅读里很难实现,但在我的童年却是无奈下的必然选择。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尽管今天我们一星期的阅读量,可能是中世纪一个欧洲学者阅读量的总和,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由此带来的信心,并非可以与前人相比。

  回溯往昔,童年的面貌有时依稀可见,有时却含糊不清。记忆在争夺童年的真实,它抹去了一些图景,保留了一些图景,甚至在二次阐释里去创造和想象童年。我一直好奇,稀缺的体验和神圣感的形成之间的关联,它是神秘而静谧的,时而肃穆时而狡黠。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将这种感觉为“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他化用了Aura一词,叫它“光晕”也好,“灵晕”也罢,总归是不可复制的奇妙感觉。

  长大后,在物质、知识乃至情感资源都不再匮乏后,童年独有的幸福感也更加稀缺。时光流逝的速度与日俱增,回旋往复的日子难再归来,记忆终究只能是记忆,宛如头顶高悬的轮转不休的明月,在长长的投影里捕捉童年岁月的幸福感。

  文/黄帅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6/06/431469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