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究竟是谁在为国储才选才?

来源:红网 作者:楼威 编辑:王俞 2017-11-03 00:04:08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浙江海宁一小学三年级某班级家委会,想组织一次周末一日游,没想到的是,40人的班级只有4人能参加。不能参加的人全因为星期日有兴趣班。无独有偶,杭州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在一篇发给《钱江晚报》的作文中吐槽自己成了“最苦恼的人”,原因是他每天不是上学就是兴趣班,一周将近10个兴趣班。

  按理,家庭自掏腰包给孩子报“兴趣班”,是自己的事情,无关他人。但当小学生被“兴趣班”捆绑成为普遍现象,就衍生为公共问题了,需要全社会调查研究反思。

  随着我国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就,一方面,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生活优越起来的家庭不忍孩子承受“应试苦读”,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大肆口诛笔伐。然而,事实是:激烈的升学竞争压力、作为公平底线的高考制度都将长期存在。又想舒服又想优秀,哪那么容易?退一万步讲,教育如果真的消除了竞争压力,那么,贪图安逸、缺乏进取心、受不了批评的下一代,真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为了依从民众为中小学生缓解压力的诉求,教育部门连打“减负”牌。然而,“减负”令只能约束公办,对民营机构管制不多也缺乏手段。直接后果是更优秀更努力的学生只能投入私立的怀抱。少了勤勉好学的学生,优秀的师资也流向待遇更好的民办。民办中小学招录比屡屡刷新,长三角地区的某些民办小学招录比已超20:1。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公办中小学,逐步向托底教育演进。

  限制学校教育的上限与边界,充实、提高的内容被转移到培训机构。故而,家长像抢购春运车票一样抢购优质培训班名额的“学而思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家庭惊觉,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又没有人脉,根本迈不进那些设置了较高门槛的优质补习班。而上不了好的私立学校和优质补习机构,就很难考上好的大学。那么,到底是谁在为国选才储才?

  “减负”之后,家庭支持成了学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繁重的经济负担、选择焦虑、全家被裹挟,成为压在家庭之上的三座大山。条件有限的家庭无法获得入场券,条件优厚的家庭可以购买到最好的私立教育,中产阶级咬牙挺着。这在事实上,拉开了教育的差距,造成了新的不公。

  公立“减负”,看似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选择。然而这个年龄的学生不了解自己,不够专业的家庭不了解竞争游戏规则,单个的家庭在面对超越自己见识水平的选择时,只会手足无措,模仿攀比,病急乱投医。在补习产业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下,摸透了望子成龙、争先恐后心态的商业营销大大异化家长和学生的判断。学生超量补习,家长辅导作业到心梗,就在所难免。

  国家基础教育要能提供足够的学业挑战才不会被轻视,才能在为国储才选才上拥有话语权。符合选才规律的竞赛、测试要视作国家选才系统的一部分,理直气壮地定期实施,既不能泛滥,也不能取消。因材施教、拓展和提高都是自然的需求,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公立学校、公办少年宫及其师资也应该能提供这些教育。如果把这部分空缺出让给私营机构,只会将选拔人才推向把控难度更大的灰色地带,导致竞争选拔进退失据而饱受诟病。

  文/楼威

来源:红网

作者:楼威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1/03/44637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