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心”尚存,“诗意”仍在

来源:红网 作者:游宇 编辑:夏熊飞 2017-12-10 00:05:13
时刻新闻
—分享—

  前有一群小学生充满纯真想象力与哲理的儿童诗让网友们纷纷点赞惊叹,后有小学生霸气十足的期末总结:“有本事冲我来,别在家长会上吓唬我爸!”让人啼笑皆非。孩子们的童稚与浪漫让不少网友甚至表示作为成年人的自己写不出这样生动的文字。在笑过、哭过后,或许我们该反思一下:“初心”何在、“诗意”何在?

  在孩子们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意象都可以入诗、可以成画:“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一束光成为了拐杖、只有做一件伤心事才能回到地面……孩子们用自己没有被“规范”过的视野来看待这些意象,用最简单直接的视角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才有了动人的力量。

  不能否认,这些没有基础文化积累的孩子写作的诗,在文学艺术性上还有所欠缺,但他们多的是一份文学基础之上的“初心”与“诗意”。在经历过规范性的教育后,我们习惯于“快准狠”的对错衡量方式,习惯于用规则来分析、用方法来写作,却忘了用“初心”与“诗意”来生活。

  “初心”与“诗意”是形而上的、是抽象的,它存在于山川湖泊、花鸟鱼虫,存在于柴米油盐、方寸之间,随处可寻。与其说我们失去了“初心”与“诗意”,不如说我们忽略了它。我们执着于生存条件和物质基础,执着于利与弊、黑与白,自动忽视了文学素养和文学态度的长期培养,忽视了黑白之外的五彩斑斓。其实,“初心”尚存,“诗意”仍在。

  规范性的教育让我们成熟、让我们顺利融入社会;“初心”和“诗意”让我们在社会中保持浪漫。面对孩童们的诗歌,我们大可不必抱怨教育模式、不必自怨自艾,而是在认识到自己没有发现“初心”与“诗意”的时候,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节奏与思考方式。在生存之外为生活保留一份空间,在利弊之外为“无用之用”留下一丝缝隙,人人皆可保“初心”、人人皆可寻“诗意”、人人皆可为诗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生存、只追求浪漫。物质基础若不复存在,社会机制若无法运转,再浪漫的意象也会变成虚妄。

  因此,生存与生活不矛盾,利弊与“无用功”不矛盾,成长发展与“初心”“诗意”也不矛盾。阻碍我们收获“诗意生活”的,只是生活节奏与思考方式而已,稍加调整即可。

  文/游宇

来源:红网

作者:游宇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2/10/449874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