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春节假期后第二个工作日,杭州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万人大会,现场曝光了通过暗访查到的个别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一些地区家庭医生签约弄虚作假,“被签约”现象突出,是其中的典型案例。(2月24日 澎湃新闻网)
据报道,杭州一些地区管理部门只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任务指标,不监督签约质量和签约后的服务,造成一些“被签约”的市民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谁,更谈不上得到有效的服务。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名医生说,西湖区的一大批人签到了滨江区,滨江区的签到了西湖区,纯粹为了签约而签约。有的医生为了完成签约量,直接找熟人去学校一次性签上千个学生。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去年4月13日,国家卫计委在上海召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杭州市还代表浙江省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自从去年12月官方宣布我国有5亿人有家庭医生时,“被签约”就一直是公众质疑的话题,有媒体曾报道有市民“被签约”,如广州某女士对记者说,自己只是去医院看了次感冒,手机即收到“感谢您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短信。面对公众质疑,主管部门曾回应称,家庭医生签约5亿人的数据,是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的汇总统计,准确无误。这次杭州纪委曝光一些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假,可能是第一次被官方揭发,也坐实此前公众和舆论的质疑。
根据国家卫计委等联合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2016年在部分城市开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2017年签约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试点结束后,去年5月2日,国家卫计委和医改办发布通知,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要求各地主管部门11月份报告年度完成情况。去年下半年,各地陆续出台落实政策,由于进度不一,一些地方具体配套政策落地时已是10月份。这种情况下,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要求基层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30%覆盖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签约”于是成了一些医疗机构不得已而为之的“撒手锏”。数据层层注水,终于汇集成“5亿人”的“靓丽”成绩。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官方舆论宣传还是医院、医生积极性,抑或是百姓热情,一直不温不火,似乎没有一方准备就绪,有关部门似乎对此认识不足。像杭州市已先行试点一年,且还是试点先进城市,都出现“被签约”等突出问题,其他地方的情况是“你懂的”。家庭医生“被签约”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式主义发生在基层,但“病根”不在基层,其实是“被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要反对,但“被形式主义”的深层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徐林生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