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山大女学霸遭群嘲看大学风气的转变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宸 编辑:田德政 2018-10-13 22:17:49
时刻新闻
—分享—

  这几天,山东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丁安琪因为“爱读书”火了——平均每天读书八小时,年读书量超六百本,被中新网的报道称为“图书馆女孩”。然而,与各主流媒体的态度相反,在各社交媒体的评论区,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这位学霸的帐,反而开启了群嘲模式:“读书在质不在量”,“平均一天读两本?怕是一眼就看完一页”,“能消化吗?能学以致用吗?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学霸在网络上遭到嘲讽,当然得考虑网络受众群体的问题。网络受众参差不齐,对于读书的态度当然不同;同时,由于网络发言门槛与代价都很低,有个别人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过激言论哗众取宠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除去少数个人的极端言论外,何以使得官媒意欲塑造的“图书馆女孩”遭到大量嘲讽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这个学霸,恐怕在某种意义上使人们想起了自己大学时代,或者说学生时代对于“学霸”的记忆——她们学习努力,名列前茅,常常是老师家长面前的红人,同学们追崇的对象。然而,在当下的大学语境中,“学霸”这个词越来越被贬义化了——似乎变成了那种不善于社交,自理能力低下,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的特殊人类。

  对比高等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今天上大学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并且由于大学的开放度与社会商业化程度的不同,学校里专注于学习的气氛有所减弱;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与未来选择越来越多元,“唯有读书高”已经成为了陈腐老旧的象征,相比之下,“读书”好像已经成为了不那么重要的一件事了。

  大学围墙逐渐为社会打开,社会气息与商业气息不可避免地侵入校园。校园企业宣讲会成为了比大牛讲座更受欢迎的场所,社会实践经历成为了不少同学眼里超越绩点的存在,因此,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学霸,网民们才会一哄而上冷嘲热讽。但是在笔者看来,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我们才更要呼吁学生气的回归。人的成长是积淀的过程,从高中的应试教育中走出,大学提供给了学生们自由学习和积累的机会,而过度社会化在本质上是反教育的,弱化了大学对于人积累的作用。

  其二,学科的进步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不能否认理论的重要性。每个人的擅长方向不同,自然会做出多样的选择。大学生,尤其是选择在本科教育之后的继续深造的学生们本就应该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如果是一边大量参与社会实践一边学习,则很有可能在学术上毫无建树,在实践领域也不见得能达到多高的水平。

  更退一步讲,社会价值观多元,我们允许一种选择,也应该允许有人选择另一种。看重社会实践的人可以寻找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向进行经验的积累,而乐于学术的人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保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文/陈宸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宸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0/13/474951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