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什么造成了“校长拾废砖”的无奈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易木 2013-05-29 00:02:40
时刻新闻
—分享—
  “以前小学破破烂烂,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大晴天吃土,下雨天就踩泥,小学生们连体育课都上不成。”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于庄村村民们说,“现在花园式的学校,这一切设施,都是李校长进城化缘进城收废砖弄来的。”(5月28日《大河报》)
  
  报道说,这几年,学校的花园、操场都是这位可敬的校长到城市的拆迁工地、道路翻新现场捡拾的,可谓是废物利用。这位校长的义举大爱自然让人佩服。在感动之余,我们也应该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在老校长弓腰流汗捡拾废砖的时候,谁在冷眼旁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大计不是喊出来的,教育为本也不是“看”出来的。为什么一所学校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因为这是一所乡村小学,这样的乡村小学成不了当地教育事业的面子,成不了当地教育事业的花瓶,更成不了当地教育事业的门面。面子、里子都算不上的一个小小乡村小学,自然谁也看不上眼,自然爹不疼娘不爱。
  
  就是在为了面子而丢了里子的工作中,才造就了城市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贫富差距拉大了,如今这城乡之间的学校的差距也拉大了。为什么重视城市的学校而忽视乡村的小学呢?自然是大学校可以争得更大地、更多地荣誉,有个什么检查、交流、调研,也好给自己装装面子,给领导装装面子。有了面子能干什么呢?自然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喽!这对于个人而言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这样的幸福却是由不公平打造的,由农村孩子的痛苦打造的,由捡拾废砖的校长的无奈打造的。
  
  出现这样的情况,罪魁祸首还在于眼下的考评制度。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事业成功与否要看它有几个全市第一,有几个全省第一,哪怕只有一所学校成为佼佼者,也会受到众多奖励,收获更多掌声。而其他学校的落后则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一美遮百丑”的道理。
  
  乡村学校成为弃婴,它的背后站着一个个无情的看客。这看客有村里的干部们,有镇里的领导们,更有县里的教育主管部门,更有着这“一美遮百丑”的无奈。国家、省市每年都会拨付一批教育资金,也都会有一批公益组织捐赠的教育器材。这些东西哪儿去了?其实,这些东西都被送到了名校里、大校里、获了很多荣誉的学校里。说白了,其实就是用一颗“偏心”,成就了城区学校的“高帅富”,造就了乡村小学的“矮龊穷”。
  
  教育事业容不下“偏心”,一个小小的“偏心”成就的是个人的面子,而却让更多的孩子们失去了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当从校园开始,别让我们的面子,毁了大中国的里子........
  
  文/郭元鹏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5/29/302207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