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考试本是无关痛痒,为什么巡考老师会长时间“督促”自己儿子?其“督促”行为为什么会引发质疑?真正的原因是“该场考试关系孩子能不能上一所满意中学”。
事后回应称该老师没有参与作弊,而作为家长,笔者也能体会巡考老师的心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撇开作弊嫌疑不谈,对自己儿子长时间的督导,可能不是有意的,进了考场自然而然就走到了儿子背后,看了儿子的试卷就忍不住要“督促”,一“督促”就忘了时间。但这样的“关照”会不会让儿子产生依赖性?会不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乐观猜测,是无心之举还是徇私舞弊还需要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的证明。因为“督促”的是儿子,因为“该场考试关系孩子能不能上一所满意中学”,巡考老师的“无心之举”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无法洗脱的作弊嫌疑,也让自己“督促”行为的性质趋于恶劣。而相关部门却认为只是“欠妥”,是避重就轻的表现,是推脱责任的表现。就算没有作弊,该行为不能仅仅是“欠妥”而已。
这么“至关重要”的考试,应本着公平的原则,有自己儿子参与却不选择回避,本身就是严重违规,当然,学校在监管方面也有责任。“明目张胆”对儿子长时间“督促”的行为,不仅影响到其他考生的心情,也严重侵害了其他考生公平考试的权利。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一场考试可能会影响到考生今后的发展,考试的公平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任何破坏了考试公平性的行为,都会受到谴责;任何破坏了考试公平性的人,都要承担后果。
对待此事件,相关部门应严查是否有作弊行为的出现,让公众知道真相。更应正视该事件的性质,重视该事件的影响,严肃处理相关人员及单位,净化考试环境,还其他考生公平。
文/郝东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郝东明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