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超标准建设似乎已成“过街老鼠”,类似“地方版人民大会堂”、“模拟版天安门”、“山寨版白宫”等豪华办公楼在各地不断涌现,每每在网络媒体爆料后,便遭来群众的集体“吐槽”和“拍砖”,义愤填膺之情溢于言表。
豪华办公楼之所以让人痛恨,是因为有些地方官员把办公楼视为展示形象、炫耀地位、玩弄政绩、贪图享乐的工具,逆中央政令而动,逆民意而动,大肆动用公款,盲目追求奢华,违背了党的优良传统,影响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伤的是民心,破坏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我国古代廉吏大多主张“官不修衙”,意在恪守政德,保持清廉。当今中国,有许多党政机关办公场所简陋,把资金用于民生和发展,展现了与“官不修衙”一脉相承的优良作风。但也必须看到,一些官员早已将古训忘得干干净净,修“衙”之风大有盛行之势,与之俱来的更有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在中央强力执行八项规定以及抵制“四风”的高压态势下,建设豪华办公楼实质是对厉行节约相关规定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央的叫板,是对民意的蔑视。此风不刹,不足以正当风,不足以平民愤。
治源要治本。要想刹住豪华办公楼这股歪风,就必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从主观原因看,建设豪华办公楼是地方官员在金钱、地位等私欲主宰下,彻底扭曲了权力观、政绩观,随着豪华办公楼的建设,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心态暴露无遗。从客观原因看,是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对自身利益的限制,依法行政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够,缺乏科学监管,甚至出现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
要从公众眼中拔去豪华办公楼这根“刺”,就必须铁腕治理,严格监管。要加强对干部的廉政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豪华办公楼不是“政绩碑”,而是“耻辱柱”,从而增强自律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要建立财政资金的硬约束机制,确保政府建设资金来源规范,使用过程接受严格监控、资金流向透明公开,堵住违规修建的资金源头。同时,加大纪检监察部门对违规者的问责力度,严肃查处责任人,发挥好警示和震慑作用。
“本届政府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反映了新一届中央政府“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的决心。要让这一承诺落地有声,就必须全面治理豪华办公楼,健全机制,堵塞漏洞,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
文/郭福欣
来源:红网
作者:郭福欣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