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4050”农民工,是一群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农民工,由于他们年龄偏大,在外选择就业时,常常要忍受用人单位的年龄歧视,为了生存、为了家中的老老小小,为了挣一够一部分养老金,他们只能选择对工资和工作环境要求低的活儿,直到“干不动为止”。他们将美好生活的希冀寄托到子女的身上,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发展,最怕遭遇“一家子都是打工的”尴尬。农民工,这群处于社会底层的特殊群体,他们承载着太多的艰辛和责任,他们的境况实在让人忧虑。
为家中老人忧。对于打工在外的他们,家中唯留下年迈的老人照顾孩子,除了照顾孩子,绝大多数的老人还要上山下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每每踏在乡间路上,看着那些在田间埋头苦干的老人,心中都泛起阵阵酸楚,他们何尝不也在自己的家园里打着一份与年龄不相符的苦工呢?而且,不管身体健康不健康,他们每天都得出工,为自己,为远方打工的儿女,为身边的下下一代。
为家中孩子忧。这是一群留守儿童,他们陪伴在老人身边,是老人的精神寄托,给老人作伴,但在孩子教育上,老人是无奈又无力的。而且,农村孩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早就成为过去式。据笔者了解,几乎每个老人都舍不得孩子做一点苦活,这群不能直接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他们并不缺少物质生活,缺少的是精神需要,他们身在农村,却不懂“粒粒皆辛苦”。而打工在外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从不在乎自己的辛苦,他们总觉得长年在外,亏欠了孩子,因而,在物质上,舍得付出,在今天,农村孩子的生活,并不输于城市里的孩子。然而,当城市里的孩子在学习特长充实自己时,农村孩子,一部分迷恋网络游戏,一部分结伴玩耍,没有追求,没有人生目标。常有人羡慕农村孩子朴实,没有学这样学那样的苦恼,但在笔者看来,这是错误的观点。这些留守孩子同样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在学习中,很难坚持做到勤奋,加上又没有特长,从小学到初中,慢慢地,他们丧失了学习斗志,初中一毕业,极大部分留守孩子就跨出了校园,走上了父母的打工路,这便是打工家庭最悲哀的一面。
为打工者自身忧。无论孩子成才不成才,他们都是一群辛苦的打工者,在打工生涯中,他们苛刻自己的生活,生病时能拖就拖,对自己的身体不爱惜,往往年龄偏大时,便用挣来的钱又走上一条求医看病之路,健康没有保障,养老没有保障。除了依靠孩子,他们还能怎么样呢?只是,在当今,懂得回报、关注父母、照顾父母的孩子,还有多少呢?没有技术、缺少文化的农民工,他们的打工路能走多远?虽然各地,加强了对农民工技术的培训,把有技术的农民工引进企业、引进市场、鼓励自主发展产业,但是,掌握技术的农民工毕竟太少,干苦活的依然占多。
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民工的养老保障设施和服务,增加农村养老保障设施的投入力度。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农民工从事着我们难以做到的工作,他们的付出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但愿,这些制度能真正实施,农村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农民工,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农民工,让我们对他们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注。同时,也衷心希望,他们的孩子能用心感受父母的付出,以勤奋以坚持的人生态度来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
文/飞雪
来源:红网
作者:飞雪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