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点招”变“点钞”,“七寸”在哪里?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叶鹏 2013-07-23 00:02:50
时刻新闻
—分享—
  不得出台涉及“点招”录取及收费办法,深入开展以防止“点招”为重点的招生专项治理……2013年,教育部有关通知严令禁止“点招”。这个从未被认可的招生形式,却从未绝迹。眼下各地高招如火如荼,记者调查发现,严令之下“点招”不但没有禁行,反而以“自主招生”的形式,披上合法的外衣,且收费更高。(7月22日《中国青年报》)
  
  “点招”被严令禁止,代之以“自主招生”的面目出现,没能让那些有特长考生进入理想高校,却被滥用、曲用,使得“点招”成为高校点钞机,问题的“七寸”在哪里?
  
  其一,存在政策性漏洞。自主招生,实际上就将预留名额合法化了,一旦有权者掌握了权力,想给谁就给谁,谁能胜出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不能彻底将自主招生的学生的特长以及缴纳的费用晾晒出来,接受社会监督,那么,关闭了点招大门,自主招生就必然会成为一些特权阶层手中随意揉捏的面团。
  
  其二,对所收高额费用有自由支配权。高校对点招乐此不疲,一在对收费有自由支配权;二可以送个顺水人情;三在可以从中捞得好处。招生可以自主,但收费不能自主。如果收取的费用全部上缴了会怎么样?没有了自由支配权,就无法得利,还会动辄上百万地收取吗?还会有私下交易的热情吗?所谓的卖人情,除了极少数的校董、关系户,剩下的能卖给谁,谁又能买得起,不难想象。可以说,每一起点招背后,都含有权钱交易的腐败魅影。当“点招”沦为富人阶层的特权,连大学都能轻易放弃底线,还谈什么社会的公平正义?
  
  如何遏制“点招”乱象?有专家建议:“暴晒”招考信息,使得这一交易没有操作空间和时间。这无疑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操作起来委实是个难。一者,当录取完备,伤害已经产生,如何补救就是一个问题。二者,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沆瀣一气,其能量之大,所谓的信息公开,就很可能沦为一纸空谈。三者,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法规中并没有明确,没有可操作性。至于说暴露了就坚决查处,狐狸会轻易暴露吗?别说查出学校的违规操作者已经不易,要揪出其背后的“主人”,恐怕更不是简单的事。
  
  “点招”味臭,但实践下来看,穿上合法外衣的“自主招生”味道更臭。要想回归本意,首先就得把好脉,抓住“七寸”。换汤不换药,危害只会更大。如果一时还难以找到根治办法,与其让“点招”成为高校自家的摇钱树,不如釜底抽薪,让自主招生寿终正寝。至于如何把好关口,让该进的昂首挺进,让不该进的猥琐地止步,这恐怕还得从制度层面寻找答案。
  
  文/晴川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23/30862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