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官员到企业企业一般兼任“董事、顾问”,这些无疑都是虚职。但无利不起早,企业之所以愿意高薪聘请退休高官,让他们“发挥余热”,这个“余热”,不是管理经验,不是领导能力,而是他们丰富的人脉资源。因为这样的人脉资源,能为他们带来滚滚财源。
这显然涉及到了不正当竞争,甚至带来腐败,事实上对企业返聘退休官员,并不缺少法律、党纪等规范和约束,比如有三年或两年“冷却期”。然而,这个“冷却期”却令人生疑。权力的衰变周期难道仅仅三年?官员虽退而余威在。“三年之约”当然容易遵守,但多年的“战友情”用三年时间能冷却,委实天真。串得勤了反而变得更炽烈。而隐性的权力没了约束,正如”放虎归山“,更容易变得显性而嚣张,如此,到企业任职在本质是不是一种“官企合谋”,勾肩搭背?
我们对在任官员的“绝对权力”是有“绝对监督”的,但对于退休官员的“相对权力”,却缺乏“绝对监督”,更别说也有个笼子盛放。但看目前的有关法律条款,还只停留在宏观指导阶段,既缺乏强制性,也缺少监督问责规定,显得疲软不堪。而这样的笼子更是空缺。虽说人人有道德底线,但当外在的诱惑突破个人的道德底线,就会彻底颠覆,走向虚伪的一端。
当然,在一个功利至上、以利害计较为“圆心”的圈子里,把板子全打在退休官员身上也是不够公平的。既然企业与退休官员交往,是以交易为目的,他们的交情是以交换为目标,他们的交流是以资源为核心,那么,对于企业返聘退休官员,我们也应有个明确约束。说到底,企业与退休官员一拍即合,根子还是制度问题。正是因为在制度上对退休官员、企业缺乏破釜沉舟的彻底约束,才惯出了某些退休官员的随性而为,助长了某些企业的利用钻营。
晚节不保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但如果仅仅指责退休官员的生活方式,就有些许道德恶意。“理性经济人”亚当·斯密曾说:在自私自利外,人还有另一个本性,就是获得社会的认可、尊重。一个官员前呼后拥惯了,猛然退休,那种失落感和无所适从感身外人是难以体会的。精神颓唐还是轻的,因抑郁而自杀的也不少见。这也是一些退休官员走上“董事、顾问”的原因,并不见得就是为了钱。如果承认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功臣,那么,如何弥补他们退休后的心灵空窗期,让他们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晚年,也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文/晴川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