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互助合作精神的民族,每逢灾难来临之际,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鉴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等方面的因素,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近些年,各地地震、洪涝、旱灾等接踵而至,各种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一再被各级政府所高度重视。
灾害的肆虐不仅给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更是直接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公共服务能力。虽然大大小小的灾害总是不期而至,给受灾群众带来挥之不去的创伤,但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却总是能够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到达灾区,带去中央领导同志忧心的惦念,带去全国人民急切的关怀。
由于此次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受灾地区处于高寒阴湿山区和连片特困地区的集中地带,地理位置特殊,人民生活困难,因此,李克强对受灾群众安置情况和越冬准备等格外挂心,一边耐心询问叮嘱,一边掰着手指一一记下群众反映的眼下和长远困难。对于群众的担忧,李克强说“政府一定会帮助解决”,短短几个字,是总理的承诺,更是政府的决心。一个个务实的细节、一句句诚恳的话语,让受慰问群众感觉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无形中给尚处于灾难阴影中的灾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那就是:政府是灾区人民的主心骨,是灾区抢修重建的坚强后盾,党和政府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手挽手、肩并肩。
其实,无论是从数月前的四川雅安地震,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还是这次岷县漳县地震,李克强总理提出“时刻把高寒地震灾区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头”,都不难看出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执政情怀。灾难带来的创伤需要长时间的磨合,灾区重建的重任需要长时间的累积,但正是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灾难将党心和民心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将全国人民的力量集中在了一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更加贴近。灾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灾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那样,“一只拳头的力量有限,我们一起努力,千只手万只手握起来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此外,在考察灾区中,李克强还提出了五项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应对;坚持合理把握政策;坚持因地施策;要向全民普及防灾避灾救灾知识,在灾难面前,知识就是力量。这五项要求对于进一步完善科学有序有效应对灾害机制,减少“二次灾害”、“次生灾害”发生,尽快启动灾后对口援建和灾区自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今后各地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文/问灿
来源:红网
作者:问灿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