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一次面试综合评定比较落后而已,何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又是打热线求助,又是想抱着儿子跳楼的?张女士是否有点小题大做呢?原来,张女士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过人天分的名校之栋梁,并且为此还制定了严格的成长计划,可谓是煞费苦心。然而,没想到为孩子量身打造的成才计划却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张女士一家患上了“入学焦虑症”。其实,从这则新闻中可见一斑,患上“入学焦虑症”的又何止张女士一家呢?作为一名教师,对家长这种揠苗助长的打造,笔者真心感觉到深深的担忧。
首先,儿童时代,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最强烈的,家长不应把孩子仅仅局限在家庭和培训班之中,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让孩子在游戏中和生活中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体验式的学习。这种自然教育法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天真烂漫的年龄享受童趣本来就是一种成长,家长人为干预孩子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不明智的。
其次,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家长一味为孩子报多而全的补习班,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得给孩子留下消化和咀嚼的时间。而过多、过快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忽视了认知规律只能使孩子沦为知识的傀儡。家长在给孩子定制教育大餐时,至少也应该考虑因材施教,有所学、有所放弃才是真的学,否则家长只能为孩子的教育偏差埋单。
最后,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也不能有定势思维,不能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偏见,对孩子的成绩和失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多多给孩子赏识教育,不要让孩子过早介入竞争,还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同时,对孩子的评价要多元化,不要仅仅依靠考试成绩,要多多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不要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和习惯养成。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家长要把孩子当做孩子,不要过早开发孩子的潜能,要给孩子积蓄力量的时间,要给孩子自我学习的空间。因为早熟的儿童就像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最后还有可能落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命运。
文/孙明
来源:红网
作者:孙明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