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开招生信息到底有多难?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叶鹏 2013-09-04 00:19:54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学期伊始,在升学压力和利益驱使下,一些中小学办重点班由公开转地下,以实验班、超常班、兴趣班等名义变相办重点班,刚刚从“择校大战”中冲杀出来的家长们又投身到“择班大战”中。(9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小学校集中优质师资、设立重点班的做法相当普遍,年级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小学阶段,孩子学业差距不明显,学校一般以信息班、英语班等兴趣班形式划分班级。进入初中、高中,学习压力加大,学校考虑升学、家长需要等因素,大都会以实验班、教改班等名义设立重点班。形形色色的重点班,人为地将中小学生划出三六九等,让家长和学生疲惫不堪,其背后的不公平问题也饱受诟病。
  
  在郑州市,据笔者所知,一些小学开设有“国际班”,每年学费动辄上万元。这样的“国际班”据说供不应求。师资全部公办,却要让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时付出昂贵的学费,虽然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这种破坏教育公平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打着开办“国际班”的旗号,公开收取高昂学费,公办学校成了私立学校,如何能够服人?在孩子们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关键时候,这些学校张开血盆大口,要么收取巨额择校费,要么披上马甲收取巨额学费,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今年的入学季即将结束之际,笔者再次发现,学校收费的一大理由是在“补亏”,补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亏”,补老师们辛苦一年福利不足过于清贫的“亏”。一些热点学校收取的择校费和学费高达数百万元,这些钱怎么用是个问题。本身不允许的收费却真真白白地发生着,这些钱的支取即便没被贪污,也难有合法性可言。事实上,守着一大笔不义之财,一些学校校长走上犯罪不归路的例子并不鲜见。
  
  笔者曾于8月底发了两条微博,一条是“不要光盖楼不建学校了!学位那么紧张,让老百姓多花了多少冤枉钱啊!政府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逼得老百姓送礼送钱,坏了风气,脏了心灵,影响了孩子!为什么非得六岁半才能入学呢?六岁就不行呢?实在荒唐至极!”另一条是“这个入学季即将过去,各级政府该算一算自己的教育投入账了。一些地方的入学压力巨大,入学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的人们喘不过气来。我身边的朋友就为孩子的入学大伤脑筋,眼睁睁看着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入学,苦不堪言,又大失所望。呜呼,可怜的中国教育啊!”
  
  如果做个调查和统计,问问大家对刚刚过去的这个入学季有何意见有何评价有何感概,想必都会英雄所见略同,学校的学位太少了,教育资源太不均衡了,学校大门前,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叫苦连天。
  
  从择校到择班,教育不公愈演愈烈。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招生信息普遍不公开。就近入学,人所共知。可是,究竟有多少学生是“就近”,只有天知道。这就注定让学校的招生权力不可能被关进笼子,只能肆无忌惮不断变现,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这“严禁”那“不准”,再多“禁令”和“不准”也抵不上一条惩罚措施。
  
  文/朱永杰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04/313395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