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解的道理不用赘述,重要的理由则需要陈述。我不知道大学教师要“坚持本科教学”什么时候居然成了一个问题,再作几个类比吧:有些母亲不愿给孩子喂奶,是怕有损于自己的体形;有些护士不愿给患者注射,是怕自己技术不行惹得患者动怒;像我这样偶尔省掉一顿饭,是为了减肥瘦身……而大学教师不再“坚持本科教学”,其缘由又是什么呢?听浙大领导怎么说吧: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教师的考核一直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目标。设立百万大奖,为的就是扭转这种偏差,鼓励更多的教师把精力投入课堂教学。这回明白了,敢情更多的大学教师忙他们的科研成果去了,要把这些大学教师整回到“本科教学”上来,要靠这样的百万重奖。
自从有了大学,教授都得给本科生讲课,陈寅恪、钱钟书也不例外,这似乎从来都不是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学教师热衷的不再是给本科生讲课了。一根指挥棒,把“坚持本科教学”弄得如鸡肋一般,他们更热衷于做课题,搞项目,写论文,出书,甚至于走穴讲学。如果这纯粹是教师个人的名利之欲,倒也只能归咎于师德与人品。可它又分明来自于顶层设计,也就是那根指挥棒,它叫考核,还就“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目标”,这引导甚至于逼迫许多大学教师变得目无讲台、目无讲课、目无学生。尤其是在职称评定的时候,课题、项目、论文与书,都会有很重的份量,唯独讲课,无足轻重。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反而成了大学教师的奉献之行、牺牲之举,成了要用百万重奖来加以引导的另类选择。如此一来,大学就不再是本科生深造学业的乐土。
当“讲不讲”都成问题的时候,“怎么讲”就更成问题。我曾询问过一群本科生,结果得知:所有学生的所有课程都不是从头到尾讲完的,通常的做法是只讲其中几个专题,没讲过的部分,只把考试的要点划给学生。那些选讲的专题,往往是教师研究的领域,并不取决于它们是否重要,好处是教师几乎无需备课。一门绝大部分内容没讲过的课程,要在试卷上判学生一个“不及格”,教师自己都没底气,这也是大学生无论如何不用功却几乎都能悉数毕业的原因之一。有人评估今天大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多相当于四十年前的初中生,也就绝非无稽之谈了。
高等教育的最大问题无疑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最管用的办法就是让大学教师回归讲台,为此目的,“坚持本科教学”就该重奖!
文/慕毅飞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