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别在“无车日”里才想起自行车交通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叶鹏 2013-09-19 00:03:37
时刻新闻
—分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今年9月22日将继续在全国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主题是“绿色交通?清新空气”。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一再降低,今年“无车日”将特别关注“自行车交通”。(9月17日《科技日报》)
  
  随着汽车社会在我国的降临,全国各大城市拥堵现象的相继出现,自行车又重新成为政府所倡导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近些年,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一降再降,北京已由2000年的38.5%下降至不足15%,深圳从1995年的30%下降到6%。有专家就此算了一笔账,如果北京市390万辆小客车车主,每人每天都骑一小时自行车来取代同样距离的开车,每年可减少汽车燃油用量的29%,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9%。
  
  从各地以往所透露的信息,我们不难看出,政府是想让公共自行车“大行其道”,重新成为城市居民的代步工具。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尽管全国各地不少地方主张让自行车“大行其道”,但倘若城市市民真的选择自行车出行,却往往会遇到“无路可走”的窘境。
  
  就目前而言,我国各大城市在道路交通划分上,自行车道变得越来越窄,甚至根本没有自行车可行之路。至于我国各大城市的自行车道到底有多长,不管是上网检索,还是向权威人士请教,结果却令人失望,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统计信息。
  
  好在国家层面已意识到这个问题,2012年9月份,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文,出台组合拳,让自行车重新焕发“第二青春”;比如,新建或改扩建的城市主干道、次干道,设立自行车道;还有,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建、名胜古迹、公园、广场应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然而,由于规定的过于粗泛,缺乏约束力,这项公共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效果并不明显。
  
  反观国外,大多数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来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路。比如,德国交通部不惜重金,光2004年就花费2.5亿欧元投入到自行车道的建设,使德国境内逐渐形成密集的自行车道网,凡是有机动车道的地方,必然有自行车道,德国各地还在研制更先进的自行车道;伦敦市政府大力提倡自行车出行模式,投资兴建自行车道,至2009年,自行车车道总里程达900公里。纽约市政府为改善骑自行车环境,修建了320公里的沿街自行车道;还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最不利于骑自行车的地方是上坡路,但特隆赫姆设有自行车专用“电梯”,车手用不着气喘吁吁地一个劲儿地踩踏板,就可以借助电梯的推力骑上山坡。
  
  显然,笔者觉得,要想让自行交通畅通起来,不能仅靠“世界无车日”前后的时间段内倡议一下,口头上重视一下,国家层面必须下大力气,出台货真价实的公共政策。具体点讲,一方面,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用公共财政资金建设自行车专用道;与此同时,对现有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进行改造,增加自行车道通车里程,拓宽现有自行车道宽度,对自行车道和慢车道进行隔离;此外,在道路整治思路上,彻底解决目前自行车道被挤占的问题,要禁止占用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对非法占用非机动车道进行停车、堆物的行为,要坚决杜绝,严厉打击。总而言之,一句话,惟保障好自行车的路权,才能让自行车“大行其道”。
  
  文/吴睿鸫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19/31487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