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持“涉农专业”不能只靠老教授捐款

来源:红网 作者:李维焕 编辑:叶鹏 2013-09-21 23:35:37
时刻新闻
—分享—
  华农大蚕学专业仅9名新生,老教授捐40万激励学生。一个已有百余年历史的系,2013年级新生的数量是个位数。这就是华南农业大学蚕学专业面临的窘境。近日,华农大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84岁老教授、桑蚕专家黄自然老先生捐赠40万元,设立“自然奖助学金”,同时携手农工民主党华南农业大学总支及有关企业探索2013级蚕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共建“自然创新实践班”。这是由华农教职工捐资助学设立的数额最大的奖学金基金。(9月21日《新快报》)
  
  华农大蚕丝科学系教师有10多名,2013级“自然创新实践班”学生只有9名。如此尴尬的局面,折射出当今大学教育领域存在的一大问题——某些涉农专业日渐式微,有的甚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长此以往,这些专业会不会无人问津?想来不由令人担忧。
  
  大学专业的设置,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蚕学专业是否有存在的价值?相信稍有常识者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衣食住行是人生存、生活的四大基本需要,蚕学专业在解决“穿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曾几何时,华农大的蚕丝科学系的发展和研究都经历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上世纪曾为23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几百名学员。为何这个实用性很强、也曾经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专业,现如今却门可罗雀,成了招生难的“重灾区”呢?新闻里给出的解读,是源于“社会对涉农专业的偏见”。这当然没错,但我觉得没有说到根子上。当今社会为啥对涉农专业有偏见?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对涉农专业的宣传力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尽管“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对大学涉农专业的实实在在的支持似乎不多。相对于某些“热门专业”,默默无闻的涉农专业难免会被“边缘化”。
  
  涉农专业培养的是农业技术人才,应属于非常“基础”的学科,务必要引起重视。民以食为天、无衣不能遮羞避寒,这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扶持“涉农专业”不能只靠老教授捐款,而应该由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另外,媒体也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能对涉农专业有更多的了解。比如,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几乎达到100%且就业质量比较高、大多去大型的丝绸集团工作的事实,就应该“广而告之”,让更多的人知道。
  
  文/李维焕

来源:红网

作者:李维焕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22/314988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