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年几百万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动辄上万人的超级高校各地皆有,可是高校教师、图书、食堂等资源,由于财力人力却无法及时跟上。再加上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考研之路上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固定且安静的学习场所一座难求,所以“学习包厢”应运而生了。“学习包厢”用经济手段调整占座需求,确实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需求,但看起它又生错了人家,所以毁誉参半争论不断。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场所,在力有未逮的时候,也要最大化利用图书馆等学习场所,这样才公平。收费的“包厢”提高了利用的门槛,学校不但摆脱了提供公共学习场所的责任,还能坐在那儿等着学生送钱上门,169个座位一年收费13520元,不但有重复收费的嫌疑,如何使用也没有人监督。此外,高校会不会故意制造紧缺,堂而皇之地收取服务型项目的费用?
如今,高校越来越像计划经济时期的“小社会”了。从进入校门的第一天,学生的经济和人身就会遭遇变相控制,学生必须住在宿舍楼里,褥子被子变相卖给学生,军训时学校出售军训服,用饭卡让学生去食堂吃饭,利用“学习包厢”收取金钱……高校硬件建设基本也都围绕教学楼、宿舍楼展开,为的是容纳更多的学生。
在高校“小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一切资源都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状态,早已脱离了公共产品的属性。大学生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消费者,早已经为这些产品付出了高价钱,“学习包厢”这种价高者得之的产品,不应由高校或自建的后勤建设,否则就背离了高校教育的初衷。
其实,只要学校开放学生市场,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学习包厢”,那么不但能够提供数量足够的学习座位,还会因为竞争让价格降下来。如果什么事都是高校自己来,那么绝大部分学生只能望梅止渴,上了四年大学也找不到一处安静学习场所。高校不应该是什么都管的“小社会”,而应该是与社会接轨的“大市场”,这样才能让学生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
文/赵查理
来源:红网
作者:赵查理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