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限购馒头”和限购房是一码事

来源:红网 作者:刘健 编辑:叶鹏 2013-09-25 20:28:59
时刻新闻
—分享—
  馒头、花卷都限购,你听说过吗?这事发生在北京大学,“主食每个品种限购3个,请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张贴在北大食堂里,2毛钱一个的馒头,是学生的低价权益,源自教育部、财政部2008年出台的《关于落实高校学生食堂补贴措施的通知》。(9月25日《新京报》)
  
  《通知》旨在以财政补贴资金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理应是个好政策。可惜,在现实执行和操作中缺乏先见,未能对各消费群体加以甄别,以至于“捡便宜”的人越来越多,“蹭了学生的福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该享受补贴的学生们,常常望笼兴叹饿肚子,而教职工和外来消费者们,却能滥竽充数钻空子,校方情急之中推出“限购馒头”的荒唐之举,不仅招来了各方不满,还可能引发师生矛盾、校生矛盾。实属下策。
  
  事实上,已经实行的食堂打卡制度较为合理,只要将程序或策略稍加调整(即原价购买,按卡折价,则无空挡可钻),便能合理解决“蹭学生福利”的问题。“馒头限购”不能排除管理者的懒政之责。
  
  不过,“馒头限购”不止北大一校。或许道出了管理者的共同无奈背后的隐情。有数据显示,7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约2.8%,逼近3%的温和通胀警戒线。而物价指数下半年或继续上行。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69个。一二线城市房价继续“领涨”,房租也水涨船高。如此一来,房奴们即便节衣缩食也绕不过“终身给银行打工”的命运。谁能保证那些到大学食堂“捡便宜”的食客大军中就没有房奴诸君的身影?
  
  可以想见,逼仄的获利空间和现实的重重阻击下,稍有利益的荤腥,就少不了争利人群,再稍有制度的缝隙,就定能惹来“捡漏”大军。若抛开素质论,则不论是“假离婚潮”,还是“逃票攻略”,乃至社会潜规则催生出的6.2亿的“灰色空间”,无一不折射出时下国人“钱能省则省、好处能蹭则蹭、便宜能捡则捡”的通病。
  
  衣食足,方知礼仪。在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渴望面前,任何看似投机的心态和举动都能够被理解。我们应该重视和思索的并非“占便宜”本身,而是导致此种行为大量存在背后的归因。基于此种考虑,无论是北大的馒头,还是北京的房子,作为民生之急需,都应该引起管理者的特别关注。尤其在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涨依然撵不上物价、房价的语境中,任何渴望改善生活质量、拥有自住住房的个体,都会绞尽脑汁将能量(权利或权力)发挥到极致,也就包括了钻空子、占便宜、搞潜规则。只要存在制度漏洞,任何人都可能借助制度优势和政策真空,向下“打井”,层层挤占资源,最终将成本压在社会下层人群的身上。这种层层转嫁才是社会公平和秩序的最大的破坏者。
  
  不可否认,在各自的管理项目中,政府和校方都有一定的作为。然而,“限购馒头”和限购房所面临的遭遇何其相似!现实的骨感,再次印证了管理者的思维简单甚至是混乱。因为,特殊资源或者有限资源的分配,必须确保效果达到最佳亦即公平合理。这就需要兼顾市场与公益、效率与公平,并通过良好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将最稀缺的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对象。愚以为,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宗旨公允、起点公平。只要厘清市场与公益的界限,拒绝草率决策,做到互不干扰、互不越界,因人制宜、区别管理,便能达成共识、抵达公平。
  
  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论是衣食住行或是业教保医,但凡涉及民生之要事,决策管理者都应该深思熟虑、未雨绸缪。以此事为例,低菜价作为教育部和财政部专发给学生享受的福利,就必须具有公益性排他性,包括教职工及其家属在内均不得受用。否则,就有瓜田李下、近水楼台的自肥嫌疑。因而,最简单的应对措施,即“学生食堂和教职工食堂专门化”,真正实现市场与公益的分离。
  
  所谓万法相通。北大的“馒头限购”应该给公共管理者提个醒。在住房等民生资源的生产分配中,单一托管的管理模式行不通,“一刀切”的量化调整亦属下策。唯有以人为本,立足公平,巧借市场之手,出好公益之牌,方能凝聚共识、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文/刘健

来源:红网

作者:刘健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26/31543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