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地在大搞城镇化的同时,还在快马加鞭地建设“新农村社区”,本质上其实也还是城镇化。很多人面对城镇化表现相当兴奋,农民也要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生活质量应该会大大提高,难道不是好事吗?坦率地说,每次回家看着破败的村庄,我都不由得想,要是乡亲们都住在城镇化的社区里,大概会感到幸福得多吧。老一代的乡亲们对城镇的恐惧怀疑还多于向往,但年轻一代对城镇的向往几乎是义无反顾,照这样看来,传统的中国乡村消失也许真是不可避免,传统的乡村文化被遗弃也许谁都无力阻挡。
但是,且不说如此大干快上的城镇化是否会潜伏什么可怕的危机,就算城镇化乌托邦似的,至少十年二十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尽管城镇化超速建设,恐怕也不可能全部吸纳所有的农村人口,村庄全部消失也得有个过程。对于这些摇摇欲坠的乡村,难道就任其自生自灭,或者由它苦撑到城镇化光顾的日子?
事实上有这种可能。政府集中力量忙于城镇化的时候,有意无意就可能忽略甚至遗忘了乡村。我并非毫无根据地臆想,其实早已有了一些迹象。已经进行了十来年的农村学校撤并虽然最近被制止了,但目前仍然保留的很多农村学校有几所不是在苦苦挣扎?校舍破旧却得不到建设资金,不少教师也因待遇迟迟不能提高而纷纷逃离,早就对乡村教育满腹牢骚的家长们只要有机会,千方百计要孩子到城镇上学。政府并不准备让农民的孩子到城里公办学校就读,反而设置种种限制抬高门槛把农民的孩子挡在公办学校的门外,另一方面却在城镇化的幌子下极力招商引资鼓励兴办私立学校,实质上就等于逼迫农民花高价送孩子去私立学校。有些乡村小学虽然还存在,但地方主管部门借口小学管理松散、教学质量低下,有的更明明白白地声称因为乡村小学缺乏专业英语教师,把高年级学生提前集中到初中,如此切香肠似的对待乡村小学,用心良苦啊。撤并学校,气走教师,赶走学生,然后歌颂城镇化如何如何吸引农民,或者声称城镇化就是为了让农村学生也享受“公平的教育”,冠冕堂皇地就把乡村教育给丢了。
学生可以进城,其他人呢?一些地方这边城镇化还没规划好,那边就不允许农民自主建房了。有的放出风声,不再给个人发放准建证,凡是没准建证的,就不能得到征地赔偿或者住房补贴。在没有被城镇化之前,乡村就被“定格”了。可农民什么时候能过上城镇化的日子,心里却没有一点底,人家不告诉你。反正乡村建设就此终结了,不是么?本来村村通公路只修到村委所在地就到头了,要城镇化了,村村通公路烂得不如过去的土路也没人管了。逼着你赶紧去城镇里买房子,好让他们大吹大擂城镇化如何如何顺应民心。
城镇化就这么成了忽略和遗弃乡村的借口。于乡村发展方向以及农民需要什么已经不在政府议事日程之内,粮食生产不是也要集约经营吗?种粮大户、种粮专业户一来,农民也要消失于无形,乡村要彻底消失了,何止是故乡沦陷?
我们不能不警惕,在地方政府近乎疯狂的城镇化思维里,乡村失去了分量,可我们的乡村我们的故乡毕竟还存在啊!
文/马长军
来源:红网
作者:马长军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