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假官吃香”背后的隐忧

来源:红网 作者:晟达者 编辑:司马清 2013-11-13 00:05:54
时刻新闻
—分享—
  “你先给我拿点活动经费,我6月将要接任安阳市委书记,给你儿子安排一个好工作。”一农民冒充国家干部,先后对同一人实施诈骗20余次,共骗取137万元用于个人挥霍。昨日,记者从林州市公安局获悉,犯罪嫌疑人咸某因涉嫌诈骗已被警方刑事拘留。(11月12日中国新闻网)
  
  类似这样的诈骗案件近来屡屡见诸报端,行骗者有的冒充政府官员,有的冒充部队军人,骗吃骗喝、大肆敛财,早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但如今又爆一农民冒充国家干部,骗取钱财137万元,金额之大,性质之恶劣令人瞠目。一般的假官诈骗都是“大撒网”,而此案件有其独特性,该假冒官员的诈骗对象是同一人,且多达20余次,也许很多人不明白了,为什么受害人之前就如此“死心塌地”的甘当“冤大头”呢?难道从来没有心生疑虑?“假官”屡屡行骗得手背后究竟有哪些隐忧?
  
  “人情”思想为诈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中国是人情大国,历来注重“礼尚往来”,本来是表达感情的“你来我往”,在如今的社会却慢慢演变成了“找门路”“拉关系”,在官场,如此不正之风表现更甚,由于想着“上面有人好办事”,有幸结识了这样的大官,为了以后办事情方便,受害人自然是掏心掏肺掏腰包,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也许也会心生怀疑,但是内心深处却抱着侥幸心理,自欺欺人地渴望他是“真官”,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假官们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得手。
  
  “官本位”认识让诈骗有了可乘之机。有些假官,大摇大摆出现在各种高档场所,甚至于党政机关内,大家都觉得当官的就该大摇大摆,就该颐指气使,所以,看见了假官们的“大派头”就以为他是“真官威”;再者,民不与官斗,谁会冒着得罪大领导的风险去探究这个官员的真假呢?稍不留神,落得个“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就得不偿失了。
  
  个别“真官员”作风不正助长了歪风。也许正是由于久居官场,深谙官场的“暗箱操作”“礼尚往来”,所以,真官们对如此“拉关系”“走后门”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常常也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也想“搭便车”“走捷径”,更有甚者,上了当受了骗也只得“忍气吞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是见不得光的,何必弄得个“鱼死网破”呢?如此更让“假官”们如鱼得水,愈发猖獗。
  
  其实,骗子们本事一般,行骗的手法也不高明,无非抓住了“图方便”“走便道”的心理,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倘若受害人能保持高度的警惕,通过自己努力换取回报,假官们又怎能屡屡得手呢?窃以为,商品能造假,干部也能有假,确实令人深思,假官要清除,而人们的认识更要进一步提高,并不断完善相关监管、惩处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官”现象,让官场变成真正意义的“风清气正”。
  
  文/晟达者

来源:红网

作者:晟达者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1/13/319568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