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5日,四川达州城区一位65岁的蒋婆婆摔倒在地,造成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共花去医疗费、护理费等2万余元。蒋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表示,3个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蒋婆婆则称是小孩将自己撞倒。双方各执一词,5个多月过去,事情尚未得到解决。昨天,小朋友一方家长以敲诈勒索为名,向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现已立案调查。蒋婆婆一方则称:“我们拟向法院提起诉讼,誓要讨回一个公道。”(11月22《京华时报》)
从京华时报的报道来看,记者尽量的客观陈述背后,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孩子们是被诬陷的初步判断。不用去看新闻下面的评论,谩骂的,激愤的,说出诸如“别指望我以后再做好事了”“这就是民族素质”之类的话断然不会少。这种逻辑推理向来简单粗暴、“顺理成章”,于是也就没有了存在价值。
如果我们用个例就轻易的推出整体的话,我可以用很多善良的举动推导出这个社会有多么的温情脉脉。如果可以用这个婆婆推导出我们的社会好心没有好报,那么就可以用三个孩子推导出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的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问题的关键是在事实没有完全清楚之前,任何的推导和判断都无据可循。
孩子是肇事者还是助人者,婆婆是诬告者还是受害者,这里面间杂着法律和道德的双重问题。当这种纠纷越来越多,我们更多应该看到的是法律问题而非道德问题。
该事件中,法律的最初协调结果就值得商榷。十一月十九号,三名家长动用司法手段,来到当地司法所调解。记者报道当地司法所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要求婆婆及家人和三个孩子的家庭共同承担医保之外的自费医疗费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显然不是法律应有之意,法律的公正公平是第一要义,公正要的是证据和真相,公平更不是和稀泥。问一句?这里的大事,小事,化了的事,都是谁的事?
所幸的是,三位家长不满意这种协调,已经走上司法诉讼程序。对于大众来说,我们只需要了解真相,我们应把更多的目光关注于该事件的法律处理。
让我们静等法律评判结果,希望媒体能有后续报道。谁赢谁输我们都可以安心的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简单的道理在于:如果孩子是肇事者,那扶人的前提不存在,如果婆婆是诬告者,那你尽管放心的救人而不怕被诬告。北大副校长红遍网络的撑腰体不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吗?
当道德发生犹豫的时候,需要法律来为之撑腰,去除那些犹豫。所以,当彭宇案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当佛山小悦悦案拷问我们的冷漠,扶还是不扶再不应是问题的真正所在,道德的良心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我们谁都不能只依靠自己独立存在。
去扶摔倒老人,这是人的本性,是道德自觉,我们需要这种自觉。而做了好事会被诬告,依然是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就请让法律去解决,执法者们公平的执法在于以儆效尤。
当法律和道德间杂在一起,那么,法律解决的越公正,道德之心就越坚定。
文/焦俊波
来源:红网
作者:焦俊波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