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崔永元在论坛上的公开言论,如同他主持电视节目的一贯风格,依然戏谑直白。如果认为他说的话,公众就会毫无保留的一概全收,实在是降低了大家智商的下限,低估了社会认知的整体水平。至于,崔永元是“一时气愤”而话语失当,还是出于其他原因,已经与他想表达的观点没有多大关系。盯着崔永元本人如何如何,遮蔽了他提及的问题,开始有点八卦和娱乐化了。
不管崔永元说“机动车尾气等于放屁”,是不是科学客观,有没有事实根据,单就得到如此热烈回应来看,除了因为他是“知名媒体人”,拥有得天独厚的话语平台之外,起码表明他所带来的话题很敏感。况且,他的说法还能够“迎合不少人的心理”,那么就更需要有精准恰当的解释来予以澄清,以正视听。
事实上,由于雾霾的阴影一直徘徊不散,让人寝食难安,治理雾霾的社会期待越来越凸显。然而,在舆论场上,我们又发现总是有观点认为,雾霾的产生,与家庭炒菜的油烟、路边的烧烤污染、私家车的尾气排放,这些日常现象关系很大,仿佛是要让深受雾霾之苦的公众,由此加深个体负疚感,从而倒逼出治理雾霾的强大社会动力,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客观、有效的说明逻辑,甚至于还模糊了雾霾产生的背后因素。
《中国环境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分析相关雾霾治理方案,有些的确是一时难以展开或取得实质进展的,比如大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跨区域联防联控、重点行业产业升级等;但有些却是可以操作的,比如尽快从严立法、提高工业企业污染成本、升级油品、严控工地扬尘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在雾霾治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钉子户”,相比较而言,在这些方面更需要加大推进的力度,而公众对此又恰恰缺少话语权。
毫无疑问,崔永元的“气话”,让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代入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部分社会认同,成为社会众议关注的焦点。当然,大家在雾霾治理上存在不同的看法,既是网络时代话语开放的普遍现象,也充斥着公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关切。为此,在雾霾的治理实践中,尤其不能避开那些强势企业、部门的社会责任,让公众有“专捡软柿子捏”的错误印象,这样的做法不符合基本的社会心理状态,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强化公众的逆反意识。
如今,已经有环保专家通过媒体来进行分析,直接反驳了崔永元“气话”中的那些“想当然”,在“限私家车治霾”问题上,给公众传递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解答。即便如此,公众在雾霾治理问题上的讨论也不会就此结束。不过,在讨论过程中,只有回归治理雾霾究竟如何入手,又充分进行利益表达的问题本身,才可以避免跟着名人的言论走。
文/寇军
来源:红网
作者:寇军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