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选择进城管,是近年来大学生“低姿态”就业的一种表现,各地都有。2013年上海青浦区城管招人就引来百名硕士报名,最终有16名硕士进入招录名单。
上海那边硕士纷至沓来;常州这边“硕士城管”欣然“出走”。说明城管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来者欢迎,走者欢送。或许,用不了几年,上海及其他城市的“硕士城管”,也会像常州“硕士城管”一样,选择“出走”,寻求自认为更适合施展才华的岗位。
人才跨部门跨行业流动,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像常州“硕士城管”这样短期内几乎整体“出走”,单向的流动,近于“流失”,难免引发议论。
因为工作原因,笔者经常要跟一线城管队员接触,据我分析认为,这些硕士生当初把城管作为就业的第一站,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的睿智之举。
先从城管这个相对较低的门槛找到一个落脚点,先解决一份工作,继而在这个落脚点上再次积蓄实力,向下一个目标进发。他们中多数边工作边迎战公考,并最终如愿以偿取得公务员身份;另一部分则调入其他事业单位。他们的初衷,是以城管为跳板,实现人生规划的跳槽。对此,他们现在一点也不避谈,而是直言不讳了。当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对城管岗位的尴尬,有着切身的感受后,多数会更加坚定出走的决心。
其实,“硕士城管”纷纷“出走”,反映的是城管“留不住人”的困境。这几年,城管的“职业差评”有目共睹,在有的地方甚至被“污名化”、“妖魔化”。如果苦点、累点,成长进步希望很大,或者待遇高于同类人员,或许能获得某种补偿。但这些“指望”,几乎找不到。
以常州为例,城管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干到区级城管的副大队长是副科级,而大队长必须是公务员身份,身份壁垒成了一道无形的“天花板”,挡住了“硕士城管”上升的通道。当城管行业不能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铁打的城管流水的兵。“硕士城管”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合法的途径,选择更好的去处,“远走高飞”,既说明城管是锻炼人、出人才的地方,也说明“硕士城管”,羽翼已丰,“飞”当其时。这么看,“硕士城管”出走,不值得大惊小怪。人才的流动,本来各行各业都有,只是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硕士”与“城管”还是反差较大,“走”是必然的,也是值得思考的。
所以,如果社会对城管给予更多的支尊重、理解和支持;城管更好地履行职务,服务市民……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增强城管的美誉度、吸引力,能够引得来、留不住更多有志于城管事业的硕士、博士们,那当然更好。
文/印荣生
来源:红网
作者:印荣生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